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一、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顾恺之是东晋时期,非常绝的一位文艺大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太厉害了。不仅是山水画的鼻祖,他的文章写得也是十分工整漂亮,名相谢安也对他很欣赏。顾恺之的画写意传神,笔法周密连绵劲道。尤其是画眼睛,是他的绝技。他笔下不论是虫兽鸟鱼,还是男女老少,但凡点睛必然活灵活现。除了会画画写文章,顾恺之对美术的理论知识,也是颇有见地。他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对中国的传统绘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洛神赋图》是根据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起因是顾恺之在读曹植的《洛神赋》后久久不能忘怀,心中若有所思,于是便拿起画笔创作了这幅旷世奇作。只不过经过这么漫长的岁月,顾恺之的原画已经丢失,现在传世的四幅《洛神赋图》,都是宋朝人临摹的,其中一幅就珍藏在辽宁省博物馆。《洛神赋图》整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现的是曹植路过洛水,见到了衣袂飘飘、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当即便一见倾心,解下玉佩送给洛水女神,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二人随即坠入爱河,情意绵绵。洛水女神非常的开心,便与河神、风神、女娲等众神,欢歌载舞,腾云驾雾。第二部分人神殊途,他们的爱情终究得不到厮守。洛水女神要回到她该去的地方,曹植不忍分别,伤心的无法站立,只能由随从搀扶着目送心爱之人离开。洛神也十分不忍,不断地回头去看曹植。但是二人终究是越行越远,再无交集。第三部分洛神离开后,曹植依旧无法从悲伤的离别中醒来。于是驾着马,追赶洛神。只是追了很久很久,也没追上。他依旧不肯离去,在洛水等待到天明。最终随从驾车要离去,曹植才不得已离开,但是路上依旧是不断地回头,望着洛水,期盼熟悉的身影可以再次出现。但是天人永隔,奇迹没有发生。二、铜鎏金木芯马镫马镫是中国战争史,甚至在欧洲战争史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的一件发明。它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配饰,但是作用巨大。马镫发明之前,虽然有善于骑行的民族,但是由于脚下没有受力点,所以需要双手抓紧缰绳。因此作战时,士兵需要下马迎战。但是马镫出现后,将士们可以通过腿部的力量,以马镫为支撑点,解放双手,拿起武器。大大加强了骑兵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有了这个不起眼的小物件,中外的战争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辽宁博物馆的这对铜鎏金木芯马镫,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双马镫。但是从外形上来看,这对马镫与今天所使用的马镫区别不大,也就是说我们先人的智慧,即便是经过岁月的更迭,依旧闪闪发光。它的出土,也印证着国人在方方面面都具备着过人之处!三、《万岁通天贴》说到《万岁通天贴》,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武则天。相传,武周的万岁通天二年,一位叫做王方庆的官员,献出了自己先祖们的字帖,一共有二十八帖。其中就包括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等我们脍炙人口的书法大家的真迹。武则天自己是书法的狂热爱好者,加上本身书法造诣也不低,所以对这些字帖的感情就与旁人不同。她看着这些先人大家的作品,心潮澎湃,激动的难以言表,还常常召集大臣们一同欣赏。王方庆看到皇上如此痴迷于自家的传世字帖,心中担心不已。因为他害怕武则天会像太宗皇帝看到《兰亭集序》一样,将其占为己有带入陵寝。但是他终究是小看了武皇的胸襟,正是因为爱书法、懂书法,所以武则天更加明白,优秀的的书法作品需要传世,需要让更多的人瞻仰、学习。从拿到这些宝贵的字帖开始,武则天就召集善书之士,临摹这些字帖。最终呈现的效果,果然不同凡响。这些临摹的作品水平非常之高,全力还原了真迹。连原作中的一些破败、别字,都一一摹了出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摹本,即便今日真迹再难寻到,我们依旧可以从唐朝的复制品中,看到王羲之、王献之等游龙般的书法。《万岁通天帖》一共有十帖,包含了七个人的作品。第一帖为王羲之的《姨母帖》,使用行书写成。第二帖为王羲之的《初月帖》,使用草书写成。第三帖为王荟的《疖肿帖》,使用的行草。第四帖是王荟的《翁尊体帖》使用的也是行草。第五帖是王徽之的《新月帖》,用的是行书。第六帖是王献之的《廿九日帖》,用的是行楷书。第七帖是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职帖》),用的是行楷。第八帖是王慈《柏酒帖》,用的行草书。第九帖是王慈《汝比帖》,用的是草书。第十帖是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用的行书。《万岁通天贴》在传世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多文学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