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敬最可爱的人安徽6位健在抗美援朝老兵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光疗费用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513569.html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据悉,老兵们将陆续收到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记者从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获悉,我省也将陆续推进纪念章发放工作。

今天,让我们走进安徽参与抗美援朝老兵的记忆,透过散去的硝烟,一同去感受这段炮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年我省捐款万

记者了解到,当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感召下,安徽各地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全省很多爱国青年学生、工人、农民、干部、军人纷纷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年10月,黄梅戏著名演员王少舫、潘璟琍等参加赴朝慰问团赴前线演出。

记者从省委党史办了解到,安徽还广泛开展捐款捐物、增产节约活动支持抗美援朝,自愿开展“一信一袋”(给志愿军写一封信、送一袋慰问品)。年,全省人民共计捐款万元,捐献了近百架飞机,寄送慰问品18.4万件、慰问袋16.8万个、慰问信15.4万封。

为了报答祖国人民的关怀支持,志愿军除了在前线英勇作战,也派代表回到祖国送战斗喜报。其中年6月23日,志愿军归国代表高巢、王剑魂、王有根3人由上海来安徽,抵达安庆时,受到安庆市4万多名群众的热情欢迎。

多名皖籍官兵牺牲

英勇的江淮儿女,在战争中赴汤蹈火,视死如归。据统计,共有多名皖籍官兵牺牲在朝鲜战场,有26名官兵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二级英雄”“三级英雄”“特等功臣”称号。

许家朋、李家发就是其中的代表。许家朋,安徽绩溪县人,年出生。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年7月在朝鲜石砚洞北山反击战中,冒着瓢泼大雨,爆破敌人暗堡。危急时刻,用胸膛抵住敌人暗堡的枪口,英勇牺牲。李家发,安徽南陵县人,年出生。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年仅17岁。年7月12日,李家发在攻夺轿岩山主峰的战斗中,冒雨冲锋陷阵,舍身炸掉敌人的碉堡。两人均被追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等称号。

吴龙钦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钟虹陈牧

94岁抗美援朝老兵汪宏昌:

冒着枪林弹雨架天线

如果不是4月份摔了一跤,住在合肥市高新区的汪宏昌还会和往常一样早起去买菜、散步,在小区里和老人们聊聊天。这位94岁的老人尽管年过耄耋,但耳聪目明、声音洪亮,很多居民们都不知道,他是一名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英雄。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个战地”

“我年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和日本鬼子拼过刺刀,也曾被土匪打过埋伏,差点丧命。”汪宏昌说,年朝鲜战争爆发,他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年底,汪宏昌随部队调往东北,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从宽甸渡口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先后参加过马良山战斗、上甘岭战役、秋川里战役等。

“我是炮兵通信兵,哪里有需要就去哪个战地,所以在朝鲜参加过的大大小小战役非常多。”汪宏昌说,美国的飞机大炮武器先进,他所在炮兵部队任务非常艰巨,每次打出炮弹后要立马撤出阵地,不然就会遭受敌人的轰炸。

汪宏昌说,战场条件非常艰苦,朝鲜的冬天很冷,而无论雨雪,衣服潮湿了也得继续穿着,有的战友甚至冻死了,“我们有炊事员,但是常常不能烧饭,因为烟火会引来轰炸。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布袋,里面装上干粮。水壶里的水喝完了,没有开水,只能从山缝里找水。”

“根本没考虑生死,一直往前爬和冲”

年,为了恢复被敌军炸断的无线电,汪宏昌曾经冒着枪林弹雨冲出防空洞架接天线。“当时我们洞外天线被美军炮火炸断了,指挥所和我们炮连阵地失去了联系。”汪宏昌具有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的架接经验,又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就被连长派出去架线。汪宏昌身上绑着架线工具,冲出了防空洞。

“当时美军机枪不停向我扫射,好几次都扫在了小腿旁边。我当时根本没考虑生死,一直往前爬和冲,终于架好了天线。”汪宏昌说,刚恢复通讯,炮连阵地就接到了前沿指挥所发来的指令,要求两个连八门炮齐发,当时就炸毁了敌人的阵地,拿下了一个重要据点。

汪宏昌为这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战功,受到了嘉奖。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其个人记“三等功”一次。

“为国家为人民,我从不后悔”

在一段时间的艰苦阻击战中,美军天天炮打山洞,汪宏昌几乎天天都需要出山洞完成架线和保障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他身上多处,特别是脸部及腿部被炸伤,至今身上还有多处疤痕。还有一次,美军飞机扔下炸弹,汪宏昌为了救身边的战友,自己却被炮弹溅起的石头砸中了胸部,留下了终身后遗症,现在每年冬天都会发作一次。汪宏昌说,很遗憾这名战友后来还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没能一起回国。

汪宏昌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上甘岭战役的艰苦。当时他和战友们天天守在坑道里,敌人控制了坑道口,带来的后果就是缺乏食物和水,连队派人出去抢水回来,但是出去抢水的战友全都牺牲了。在那种恶劣的状况下,他和战友们连小便都喝过。经过多次较量,我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汪宏昌说,他其所在的连队也伤亡惨重,“当年和我一起转入炮三十一团的老战友牺牲了,只找到一条腿和一只鞋。”

年底,汪宏昌随部队回国,年退役回到肥西老家。他从年离开家参军到年返乡,13年没回家,也没能和家里联系,父母以为他早已在战场上牺牲了。

汪宏昌回来的时候,看到父亲在街上买了一口缸扛在肩上,他就把缸接过来,“父亲看到我立刻就哭了。”退役后几十年来,汪宏昌投身家乡建设,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他时刻教育自己的子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是一个兵,很普通的兵,为国家为人民,我从不后悔。”

吴龙钦丁家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钟虹摄影报道

92岁抗美援朝老兵柴万堂:

“伤痕是一辈子的荣耀”

10月13日,在六安市东七里站原汽车技工大队附近一处小院,柴万堂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看书。这位92岁的老人满头白发,平静从容。作为第一批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柴万堂等参加了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等。他的头部和腿部曾多次负伤,但是在他心里,这些伤痕是一辈子的荣耀。

出国前已做好牺牲准备年5月,柴万堂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县一个贫苦家庭。母亲多病,弟弟和妹妹早逝,他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跟着父亲干农活。年,19岁的柴万堂在河南永胜县入伍,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型战役,屡立战功,曾被部队授予甲等功。

年,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柴万堂成为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战士。他说,出国作战前已经下定决心,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当时朝鲜已经进入隆冬季节,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度。”柴万堂虽然听力不是很好,但是思维清晰,说话流利,“当时,我担任副排长,由于情况紧急,接到入朝命令时间短,准备仓促,很多战友刚开始还穿着单衣和胶鞋,许多人的手脚被冻伤了。”

在朝鲜战场上,柴万堂先后参加了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由于英勇作战、不畏生死,被部队授予三等功。他的头部和腿部曾多次负伤,伤情也给他留下了后遗症。但是在他心里,这些伤痕是一辈子的荣耀,“我是被炮弹、手榴弹炸伤的,现在有时都会感到头昏。”

现在还经常想念战友们

柴万堂是这场惨烈战争的幸存者,至今他也会怀念一起上战场的战友们。前不久,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柴万堂默默地看着新闻,泪湿眼眶,“我们连多人出国作战,回来时只剩下13人。我们13个人回来后又分散在祖国各地,现在我依然会想念他们。”

年至年,柴万堂先后被送往武汉、江西、长沙等地学习。年,柴万堂被组织安排到南京军区汽车技工训练大队工作,后来从该大队政委岗位离休。

“父亲为人正直,非常朴素,生活也很节俭。他常教导我们,绝不能忘本,有国才有家。”柴万堂的儿子柴茂江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父亲平时不怎么提起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如今母亲也97岁高龄了,两位老人身体都挺好,“父亲喜欢看书看报,前两年学会了手机上网,最喜欢看豫剧节目。”

吴龙钦丁家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钟虹摄影报道

92岁抗美援朝老兵宋良友:

荣立两次一等功深藏战功数十年

92岁高龄的宋良友自从年得了脑梗以后,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但只要问起老人“您在哪里当兵”,他一定会清楚地说出:“27军81师团3营12连!”年安徽淮北市全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子女在表格上替他填写的“曾入朝作战立功”引起了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注意。他们查阅档案发现,宋良友曾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以及长津湖战役等多场恶战。“宋良友老人在朝鲜战场上立过两次一等功!”

深藏战功从不对别人说

70年前的那段烽火,深深镌刻在宋良友老人的记忆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老人依然可以哼唱出来。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宋良友身上多处受伤,两次获得一等功,多次获得三等功和四等功,受到志愿军总部的表彰。

年1月,复员后宋良友回家种地。年,他被国家分配到淮南大通煤矿,当上了一名锅炉工人,后调到淮北烈山矿工作,年3月退休。

退伍返乡的宋良友从不以功臣自居,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只是把军功章珍藏在自己的卧室里,作为对战友们的怀念。与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是朝鲜战场上的两次一等功臣。

“回国复员以后,爸爸强烈要求回乡种地、挖煤。他总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自己没资格再去享受祖国的特殊待遇。”小女儿宋怀忠说,爸爸年轻时下矿挖煤甚至都不在矿上洗澡,为的就是不让工友们发现自己受过伤、立过功。

年9月,宋良友出生安徽省怀远县一个贫穷的农家,由于姊妹多,家里穷困,父母无力供他读书,小时候一直在外面讨饭为生,住的是草窝,穿的是破烂,吃尽了苦头。年5月,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起义,他如愿以偿参加了解放军,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81师团12连,任班长,随部队到全国很多地方开展剿匪斗争。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由此拉开序幕。当年,宋良友同战友们坐着“大闷罐”,一路不见天日到了丹东,开赴朝鲜,保家卫国。

新兴里战役荣立一等功

在连队里,宋良友身材魁梧,被选拔为轻机枪手,同时,他还是尖刀组的成员,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在朝鲜战斗的2年多时间里,宋良友已记不清究竟经历过多少次战斗,但他印象中最艰苦的一场战斗,是年朝鲜新兴里战役。

宋良友还清晰地记得,新兴里战役打得非常艰难。宋良友所在的第三野战军宋时轮部改编为志愿军第9兵团,12个师15万人的规模,加上兵团直属部队,一共有16万人。由于当时根本就来不及为志愿军十几万将士赶制冬装,志愿军穿着单衣就上了战场。

美军强悍的火力让志愿军损失很大,美军飞机敢在两军相距50米的情况下投掷凝固汽油弹,这种汽油弹一旦沾上扑都扑不灭。与宋良友所在的81师一同参战的志愿军58师和60师,在这场战役中剩下不到人。

在新兴里战役中,宋良友所在连坚守的高地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在争夺战中,宋良友和战友们与比自己人数多出3倍的“联军”殊死搏斗。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打退敌人数十次冲锋,最后他们仍牢牢守住了阵地。

战斗中,宋良友身受重任,他和战友们一起向敌人发起最后的冲锋时,不幸被敌军炮弹炸伤,直接被炸飞到悬崖边一棵树上,肚子炸出拳头大的一个窟窿,肠子也流出来了,当场就昏了过去。醒来后,他一把将肠子塞进肚子里用身上的腰带系起伤口,攀着悬崖上的草藤返回队伍。

战斗还在继续,首长命医院治疗,途中必须淌过结着冰的河流,河水很深,冰冷的河水淹过宋良友的的胸膛……在医院缝了十多针,躺了两三天才醒来,至今肚子上留下了深深的一道疤痕。

新兴里战役结束后,由于宋良友的英勇表现,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战斗英雄,荣立一等功。

希望年轻人珍惜好时代

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以进攻粉碎“联合国军”的侧后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

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重返前线。志愿军11个军和朝鲜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后来志愿军又转移兵力至东线继续作战,开始阶段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消灭了很多敌人,但由于深入敌后太远,食品、弹药供应就跟不上了,志愿军被迫向北转移。美国军队开始反扑,他们有坦克、有汽车,机动性强、行军速度很快。

宋良友所在的81师被截断了退路,他们开始进行了艰难的突围。志愿军81师和79师交替掩护突围,宋良友所在的团有时担任突击任务,有时担任阻击任务,打得很苦,战斗减员很快。在完成最后一次阻击任务时,整个团仅仅剩下团长、警卫员,包括宋良友在内总共5个人,当时团长都哭了。为尽可能保留部队的火种,团长决定分两路突围,他和团长各带一路,团长带着警卫员从南边绕行,身为班长的宋良友带着其他两个战友从北面突围。

宋良友说,好走的路都被敌人封死了,能走的路只有悬崖峭壁,他们沿着崖壁上的草藤摸索着下去,费尽周折才安全回到大部队。至年6月,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那场战役,志愿军共歼敌8万多人。在这场战役中,宋良友九死一生,由于在战斗中勇敢顽强,歼敌人数多,他再次获得一等功。

宋怀忠说,父亲经常说,比起牺牲的战友,他已经够幸运的了,安享和平比什么都好。父亲希望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年轻人,记住那段惨烈的历史,珍惜今天这样一个好时代。

吴龙钦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87岁抗美援朝老兵周文:

冒着敌机轰炸抢修电话线

年8月1日,周文在黑龙江出生。从那一天开始,“八一”成为了他的独特标记,在生命里打上了红色的烙印。年10月,周文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我只有一个念头:绝不做亡国奴!”

手握钢枪跨过鸭绿江

87岁的周文如今和老伴生活在淮南,曾经担任淮南市人武部副部长。70年前,周文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穿上军装,手拿钢枪,成为了一名“最可爱的人”。新兵营里的战前训练异常紧张,从队列、射击,到投弹、单兵战术动作,周文和战友们积极训练,苦练杀敌本领。

年1月的一个夜晚,周文和战友们趁着夜色通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境内。周文回忆说,“敌人的飞机时不时在头上盘旋,丢下炸弹轰炸扫射,从那一刻开始,我们意识到自己真正来到战场了。”进入朝鲜后,周文被补充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81师团侦察通信连。

一天一夜追敌里

周文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部队冒着敌机轮番轰炸扫射,昼夜不停地连续追击。大家很疲旁,稍一停顿就睡着了,我身上生了十多个疖疮,都在背上,肿的时候有鸡蛋黄那么大。腋下的淋巴肿大,很疼。”

一个日落时分,团突破敌人前沿阵地。随后,他们又冒着大批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继续勇猛地向前推进,打得李承晚部丢盔弃甲,拼命奔逃,溃不成军。

“我们一天一夜追了敌人里路,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周文激动地说,“溃散的李承晚部跑不动了,把枪一扔,蹲着或趴在路边等着被俘。”因带病坚持战斗,作战勇敢顽强,圆满完成通讯保障任务,周文荣立个人三等功。

舍生忘死抢修电话线

年8月中旬,师部命令团立即到黑云吐岭换防,组织阵地防御。那是一个高余米的小山峰,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却是阵地的制高点,更是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战场!

敌机昼夜频繁空袭,通往团前方指挥所及所属营、连电话时通时断,通讯排十几名战士在空袭中牺牲,维修线路任务越来越艰巨。通讯排仅留排长、班长和一名战士看守总机,而周文和另外两名战友负责检修电话线路。

回忆起70年前的烽火岁月,周文感慨,“从新兵补充到连队,我受到首长和许多老兵们的教育帮助,‘作战要勇敢沉着,不怕苦和累,不怕流血牺牲,坚决完成任务’他们的话我都牢记在心。”

吴龙钦丁家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钟虹

87岁抗美援朝老兵吴定开:

穿越重重封锁线弹药送到前线去

在小女婿齐先生的眼里,吴定开和很多朴素节约的老人一样,一个脸盆用了很多年也不舍得换,衣服反复缝补,生活极其简约有规律。老人家有一盒军功章和证书,一般不会拿出来给人看。直到从新闻上读到老人的功绩,家人才第一次确切知道了那盒军功章背后的故事:年8月他入朝作战,先后参加金城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

吴定开老人朴素节约,一件衣服反复缝补。

烽火连三月一心赴前线

吴定开,年9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年8月,18岁的吴定开顺利通过体检,实现了自己的参军梦想。随后一路北上抵达黑龙江,被编入补训8师38团。

因抗美援朝战争需要,年4月,吴定开所在部队奉命参与修建大孤山军用机场。他们夜以继日,徒手挖河沟、挖跑道、拌砂浆,仅用四个月就完成了任务,吴定开也因此获得了个人军旅生涯第一个三等功。当年8月,吴定开跟随所在部队,奉命前往朝鲜战场一线。

入朝后,吴定开被编入志愿军第12军34师团运输连,主要负责运输给养和作战物资。年10月,他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就是已持续数月的金城南部地区防御战。他所在连队负责运送补给物资,由于没有运输车辆,小到一块压缩饼干,大到一个火箭炮,都是靠他和战友们肩扛手提运到前线的。“不要以为运输工作更安全,后方运输非常危险,因为背负的是枪支弹药,是敌机重点轰炸的目标!”

他记得,那场阻击战打得很惨烈,伤亡很大。“有时候一个连上去了,只有几个人回来,我能活着回来,要感谢我的班长。”吴定开的班长经历过解放战争,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为了尽快到达指定位置,部队每天至少要行军60里,士兵们脚上磨得都是水泡;为了避开美军战机轰炸,在班长的指挥下,他们晚上行军,白天隐蔽在山沟里或坑道内,行军时尽量穿树林,走山路,绕小道,无论雪地行军有多困难,都不走公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多次遇险,有一次敌人的炮弹爆炸点离吴定开不足3米,他为保护运送的物资,差点被炸掉右手。由于物资匮乏,长期吃不到蔬菜,许多人都得了夜盲症,大家就互相搀扶着前行。就这样一次次胜利完成任务。年10月,连队荣获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的集体二等功。

热血上甘岭视死忽如归

年11月,吴定开所在的第12军奉命前往另一个战场,也就是赫赫有名的上甘岭。参加战役第二阶段的后续战斗,他们任务仍是运输给养和作战物资。11月份的朝鲜已经很冷,为了减轻负担,战士们只带两套单衣和一件军大衣,军大衣白天当战袍晚上当被子。敌人为了困死坚守阵地的志愿军官兵,设置了一道道严密的封锁线。当年15军秦基伟军长曾作出决定:谁送进坑道一篓苹果,立即记二等功一次。

一次,吴定开趁着夜色为阵地运送火箭弹,他一人背着上百斤重的2枚火箭弹沿着近60度山坡前行,途中休息,下铺一块防雨布当床,上支一块防雨布当篷,这时敌人又进行炮火打击,其中一块弹片砸在距他头部仅几十公分的篷布上,他侥幸躲过一劫,但巨大的爆炸声音还是让他的听力受损。他所在的排仅有几名战友幸存。年12月,吴定开荣获了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的三等功。“比起那些将鲜血和生命留在战场上的战友,我的这些经历又算得了什么呢?”每当忆起这一段过往,吴定开都会眼含泪花。他认为,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上甘岭战役,都知道15军,其实12军也是上甘岭战役中重要的参战部队。

峥嵘岁月稠初心报党恩

年3月,吴定开所在的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秘密回国,也正式告别那段峥嵘岁月。短短两年时间,吴定开的抗美援朝经历战功累累。年10月,他荣获步兵第一OO团授予的三等功。

年8月,吴定开正式入党,年1月提干。几经辗转,最后来到安徽。年转业到铜陵市商业局,此后一直定居铜陵。年调任铜陵市蔬菜公司副经理,直到年退休。

在部队服役的27年,吴定开时刻保持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精神。年,为支援建设拖拉机站,他一口气捐献了半年的工资。转业后,吴定开依然保持军人本色,任蔬菜公司副经理期间,他积极协助主要领导工作,廉洁奉公,想方设法提高蔬菜品质;退休后仍不忘报党恩,每逢国内发生自然灾害,都能看到他带头捐款的身影。

“吴老,听说你最近又为抗击新冠疫情捐了1万元?”“没有,没有的事。”吴老连连否认。但铜陵幸福社区工作者王顺琪却清晰记得:“2月初的时候一位老人专门来到社区捐出了1万元,还反复打招呼要求匿名捐款。”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吴定开历经戎马岁月铸就的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依旧炽烈。

吴龙钦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84岁抗美援朝老兵刘万一:

“保家卫国,就很幸福”

“我们军队的装备和美国装备不能比,为什么我们能打赢?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勇敢,士气高。”如今已经84岁的刘万一老人口齿依旧清晰,当追忆起七十年前的往事,他的胸中热血仍汹涌澎湃。年5月,年仅15岁的刘万一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决然参军入伍,奔赴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听刘万一老人讲那过去的故事。

热血参军奔赴战场

刘万一的父亲是一名解放军,曾经参加过渡江战役等多场重大战役,于年随部队驻扎阜阳,便把刘万一接到部队照看。虽然小时候听父亲讲了不少战斗故事,初入军营的刘万一还是感到无比的新鲜与兴奋。

年5月,刘万一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刚跨过鸭绿江,刘万一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战争气息,头顶上经常有敌机盘旋,部队要求白天不能有炊烟、晚上不能有明火,每走一步都要万分谨慎。刘万一最难忘的是一次翻越大雪山,山陡路滑,有些同志因体力不支倒下了,几匹军马因路滑跌入了山谷,最后不知道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才翻过了雪山。

前线作战英勇负伤

年6月,刘万一参加了“六一二高地”之战,此次战斗异常惨烈。其间,无论站岗放哨,还是敌后潜伏,刘万一都主动请缨冲在前。

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刘万一和战友们打退敌人数次冲锋,还利用坑道优势和敌人周旋,战斗到最后弹药已尽的时刻,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他和战友共22人,在“六一二高地”上浴血奋战数个昼夜,战斗结束后只有5人幸存。战斗中,敌人的炮弹在他腿边炸开,致使他左腿受伤。时至今日,他腿上的伤口还清晰可见,几块弹片仍然藏在身体里无法取出。

退役回乡再立“新功”

年,刘万一复员回到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投身教育事业。“孩子们都想听我讲讲和战斗有关的故事。”教书时,他告诫自己,工作再苦再累,都要克服困难坚决把任务完成。

从学校到文化站,刘万一始终认真对待工作。年,全省文化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大杨召开,刘万一时任文化站站长,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由于刘万一夫妇对大杨镇文化站做出的贡献,大杨镇文化站被省厅领导誉为“夫妻站”。

虽然已经年逾八旬,但刘老的身体还是蛮好的,“我没事就写字、看书,走动走动。”在他的带动下,两个儿子也都当了兵,他也鼓励更多年轻人进入部队,“能在军队受到锻炼,是很不错的。而且因为保家卫国,就很幸福。”

吴龙钦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