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奇的东方古国只有两种疾病,一种是“上火了”,一种是其他疾病。说起上火,那可真是非常的神奇啊,它可能是中国人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了,不但人人都有过上火,人人都能自我诊断上火,而且人人都知道怎么去治疗上火,你说神奇不神奇。
那么,什么是上火呢?跟大家平时把一切不明原因的不舒服都归结为“可能上火了”不同,上火指的是因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辛热药食等引起,以人体头面部口、舌、牙龈、咽喉、眼、鼻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红肿热痛、溃疡症状为主,并可伴有全身症状、反应的一种轻微的易反复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一部分亚健康状态。由此不难看出,上火上火,火都在上边,口腔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上火的重灾区。
牙医君在临床上几乎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患者:
医生,我牙疼了,估计是上火了。
医生,我牙龈肿了,估计是上火了。
医生,我嘴起疱了,估计是上火了。
是的,我们平时常见的口腔疾病中,很多都被归属于上火了,比如牙龈肿痛,智齿发炎,口腔溃疡,口腔疱疹以及口周皮肤疖肿等等,涵盖面十分之广。于是乎,作为一种被普罗大众能自我诊断且自我治疗的疾病,很医院。唉,不就是上火吗,小意思,自己搞点药吃就OK啦。什么三黄片,牛黄解毒片,苦瓜汁,绿豆汤,怎么下火怎么来。有效吗?呵呵,医院那如织的人群。一些真正上火引起的轻症确实得到了缓解,可更多的是小病拖成了大病,不适拖成了痛苦,因为,你可能根本不是上火了啊。
为啥大家总是容易误解上火了呢?那要从上火的起源说起。你知道吗,被大家平时津津乐道的上火的历史并不久远哦。在中医典籍里,最早能查到的“上火”一词出现在明代,而且与如今所说的上火并不相同。真正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上火症状一致的记载,到了清朝才出现。看来上火并不是中医的祖师爷或名流们传下来的正统概念,而是后来民间对一些症状的模糊总结,是一些症状的结合体。所以,对于上火的判断,大家只是心里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缺乏准确的标准,容易把一些其他病症误判为上火。
在口腔医学中也并不存在“上火”的准确概念和治疗规范,更不能单纯的将某一种表现泛泛的定义为上火,我们更习惯于把它们归结为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发的炎症反应。比如牙龈肿痛,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这就是上火了,然而它可能是牙龈炎,也可能是牙周脓肿或根尖脓肿,甚至是感染扩散引发的间隙感染。如果通通都用上火来解释病症并指导后续的治疗,往往会延误病情。
关于上火这件事,我觉得它更多的是对你的一种提醒和告诫,它是身体在警告你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提醒你注意调整作息时间,改变饮食习惯,以及注重口腔卫生。当这些症状轻微时,依靠经验做出应对有时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当症状复杂或严重时,就不要一味地以“上火了”来自我安慰。更不要胡乱处置,胡乱吃药,在滥用抗生素的人群里总能看到一些人坚定的身影。请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耽搁了病情,小病变大病。上火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误判了上火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那才真的是让人着急又上火啊。
文中部分内容引自《上火的由来、定义及其研究思路》
作者:口腔科 王竞博
编辑:宣传科 杨心睿
审核:宣传科 张 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