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倒数第二天,最后一场盛大拍卖落槌,备受瞩目的明晚期黄花梨鸣凤纹大四出头官帽椅以万成交,为海内外年度秋拍画上圆满句号。
作为本场最耀眼的明星,藏品参考价至万元,如此之高反映出形制上的稀缺,体现着历史和文化价值,通常材质上不会有问题。
实际上,像这样来源正规、贵为天价的传世品,木质开门是理所当然的。“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古时候评判黄花梨佳作的标准,用到现在依然适宜。
前年年底,也出了一对类似的天价家具,黄花梨嵌云石四出头官帽椅。椅长57宽45高厘米,断代到明,器型好,木质华丽,估价至万元。
从整体上看,椅子颜色金黄,木纹流畅舒展,一眼就有黄花梨的感觉。
进入细节,木头的纹理、棕眼和莹光,是判断黄花梨材质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成排成片的光带出现在搭脑右端,与木纹伸展方向大角度斜切,模模糊糊好像焦距不清,其实这是黄花梨莹光水波纹。光影幻化迷离,效果本来就是这样的。
一般来说,木头的莹光和油性成正比,都是所含油分在光感和质感方面的表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彼此。
椅背中段嵌石,云头开光板是面积较大的一块黄花梨。镂空去掉了中间部分,其余地方棕眼典型,很容易找出长短、疏密和分布上的特点。另外,右上委角旁有一只小鬼眼,是椅子上为数不多的木疖子之一。
同样地一一审视,用类似的方法找出各构件上的黄花梨特征,价值千万的藏品不容有任何不确定性。
然而,对于角牙、压条等构件,尺寸过小而不具备所有典型细节,又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