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参杀人人不知,大黄救人人不用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人参杀人人不知,大黄救人人不用”这句话特别反应了大家对待“补药”和“泻药”的态度。当然这个“补药”可能是大家觉得补的药,或者食物,而“泻药”也可能是大家觉得的不好的药,其实是不一定真的是如此。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大家有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当然包括我们医生在内。当初我们学医的时候,老师在讲到什么什么病的时候,我们就会往自己身体套,好像自己身上的症状和老师讲的非常像,或者觉得这个症状好像也有,那个症状好像也有。经常拉着老师让帮忙看看身体是不是真出问题了。这是对于在疾病方面,有这样的情况。对于中药也是类似的情况,当讲到那些补药的时候,觉得这个也适合自己,那个也适合,但实际上很多都不适合,或者自己根本不需要。回想起来,感觉好像自己当初特别惜命,对于是补的,觉得多补点总没错。对于泻的,觉得要远离,这个又会伤阳气,那个又会亏精血,也就是“人参杀人人不知,大黄救人人不用”的心理吧!

大家平时应该很多都是这样的心理,因为经常有人这么咨询。那么这样的心理好不好呢?个人觉得是个“度”的问题,或者说认识是否全面的问题。

很多人经常会说西医副作用大,中医没有副作用。说这话的时候好像往往忘记了平时说的上火、伤阳气、长湿气等等,而这些几乎完全不会纳入到副作用里面,但这些差不多也可以说副作用。

我个人对功效和毒副作用的认识有两点:

一、药物的作用,用对了就是功效,用错了就是毒副作用;

二、药物本身就是功效与毒副作用集合一身,相当于一个事物的阴阳两面性,只是看我们怎么用;

三、药物的功效和毒副作用不是绝对的,是可能发生转变的,这个功效在这时可能是功效,在另外时候可能是副作用,比如有的时候用的是它的毒副作用,这是的毒副作用就是功效;而它原来的功效就成了可能就成了毒副反应了。

只是不同的药物,有的药毒副作用大些,有的小些而已。根据不同的病进行不同的选择使用。

讲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很有意义。这样我们在对待补药和泻药,或者中医和西医的时候就不会简单的以好坏来区分。身体需要时,适合用中药就用中药,适合用西药那就用西药。该选择有毒的药物时,那也应该用;不该用补药时,那也不能用。

那有人会说,没病吃补药不就是上点火嘛,有什么好怕的!但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影响。比如不会气虚的人,吃人参可能导致体内阳盛,生内热,长疖子或者脓疮等,换成西医来说可能会导致高血压、脑溢血或者其他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的也会导致死亡。可能有人说这个说的太严重了,气太多肯定不会一直补。那我们再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觉得自己血虚,会去买黄精、熟地、阿胶等,撇开不说它们是否真有效果。如果脾胃虚寒的人,经常吃这些,又不讲究搭配的话,可以只会补得湿气越重,可能气血反而更差。

那我们再来说说这个泻药吧,大家觉得泻药会伤正气,伤阳气。但是有的时候体内是热结内盛,用那么补药肯定不行,用温和的药物,对它也没反应,那只能用泻药,通下大便才有可能解决内热。或者有些出现肠梗阻了,或者肠套叠,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有的人说手术会动人的真元真气,会耗伤正气。但如果紧急情况下不手术赶紧治疗,命都快没了,这点真元真气还留得住么?

所以我们应该平和心态对待中西医,对待补泻药,还是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只是作为医疗工作者,应该学会和掌握不同药物的特点,功效和副作用,尽可能让药物发挥它的功效,减少或者规避它的毒副作用。

而作为普通大众,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认真对待自己的健康。不要那么容易被人忽悠买这补品那个口服液什么的;也不要被这个吓到被那个吓到,觉得这个有毒那个有害的。没病的时候把健康交给自己,好好护理;生病的时候把健康交给医生,好好配合,前提是选择好的值得信赖的医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