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所在地:辽宁省博物馆
年代:唐万岁通天二年(武则天时期:公元年)
尺寸:纵26.3厘米,横.8厘米
流转经历:唐宋时期收藏于宫廷之中,南宋时期流入民间,清代乾隆年间入藏宫廷之中,溥仪退位后带出皇宫,带至东北,后流入民间,建国后入藏东北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博物馆)。
武则天时期,曾征集王羲之一门书法作品,其本族后人王方庆当时献出王氏一门二十八人作品十卷,包括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等。武则天命专人制作摹本收藏,将原件归还。
摹本在流传过程中,已经残缺不缺,目前仅存七人十帖,包括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王荟的《疖肿帖》、《翁尊体帖》,王徽之的《新月帖》,王献之的《廿九日帖》,王僧虔的《太子舍人帖》,王慈的《柏酒帖》、《汝比帖》,王志的《喉痛帖》。因此,此件摹本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
王羲之的真迹,自唐代开始就难得一见,目前流传的多为后人临摹,而唐摹本存世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