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一味中药古书记载能延年益寿清热解毒,并 [复制链接]

1#

菊花为常用的中药,生活中也几乎是随处可见,为菊科属,植物菊的头状花序。目前市场主要有毫菊(又称为白菊)、滁菊、贡菊花、抗菊花等不同规格的品种。白菊,包括安微毫县的毫菊,河南的怀菊,四川的川菊,河北的祁菊。在药用菊花中品质最佳,主销全国各地。滁菊,产于安徽滁县,主销江苏、浙江及上海等地,贡菊,主要产于安徽歙县,主要销华南、福建等地,抗菊又称为白茶菊花,主产于浙江嘉兴,桐乡,销售到全国并出口。以上品种原植物均为菊栽培品种,其形状略不同。

菊花在古代雅称为“延寿客”,民间称之为“药中圣贤”,为我国的传统名花。因菊花无桃李之妖艳,有松柏之坚心,故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花中四君子:青松、翠竹、红梅、菊花)之一。同时也是“花中四雅”(兰花、水仙、菖蒲、菊花)之一。自田园诗人陶渊明赞美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又被人们视为“花中隐士”。

菊花原产地我国河南内乡县的一个甘谷山上,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据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所著《后汉书.郡国志》注引的《荆州记》一书中说:“南阳郦县(今河南内乡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溪旁悉芳菊,水极甘馨,谷中三十家,不复穿井,即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三十,中寿百余,七十者由以为天。汉司空王畅,太傅袁槐尝味南阳县令,月送三十石,饮食澡浴悉用之,太尉胡广久患风瀛,一直引用这条溪水,结果痊愈了,此菊茎短葩大,食之甘美。胡广又收其种子,种之京师,逐渐的处处种植了。”清代郑板桥著有菊花诗:“南阳菊花多旧,此时延年一种华。八十人协采,足教霜鬓变成鸭。”可见古人对于菊花延年益寿是坚信不移的。

菊花与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子,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古时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酿造第二年的重阳节才能引用的,九月初九,采摘新开的菊花嫩叶,掺于酿酒的谷物中,一起酿造。民间风俗认为,九月初九,引用菊花酒可以长寿。

菊花属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性微寒,味辛,甘、苦。归肝肺经。功能主治是疏风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肝经风热会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菊花的现代应用:

疏风清热。菊花对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有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咽红痛等,常配伍桑叶、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以疏散风热、解肌祛邪。风寒头痛可配伍羌活、防风、川穹、白芷、细辛等。风热头痛可配伍石膏,川芎等。

清肝明目。肝肾不足引起的眼目昏花。或者近视夜盲可配伍桑葚,熟地黄,枸杞子,天冬,肉苁蓉,以补肝肾而明目。

清热解毒。菊花煎剂能抗菌、抗病毒、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具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能,凡热毒引起的疖痈,红肿热痛可配伍紫花地丁,蒲公英,忍冬藤,连翘,拳参等以解毒清热消肿。

菊花在生活中应用很多,取下盛开的菊花阴干备用。或单泡开水,或和等量的绿茶泡开水,每日饮2至3次,能消暑解渴,祛除内热,平肝明目,提神解乏。取干菊花50克,加水毫升,煮沸后过滤,另加适量蜂蜜,搅拌溶化即成菊蜜饮,可养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脑。此外,市场上出售的菊花晶、菊花汽酒等,亦是夏令消暑佳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