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进士中的奇妙贪腐陷阱好人变成自己曾 [复制链接]

1#

小案何以成大案,小人物何以成英雄?

田氏害人一案,放在民间,应属于一桩普通案子,很容易审理明白。

宋世杰,也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小脚色。他沾不着王公大臣的边儿,连个小官也不是,能过好自家小日子就不错了。

一个普通的案子,因为牵涉的人变得不普通,犹如一个小疖子正在向一个肿瘤发展。

一个小脚色也在关键时刻不再渺小。宋世杰,犹如一把锥子刺破了痈疖,阻止了一个躯体养痈遗患,继续腐烂。

身居高位的“好人”“能人”们常常处于“停摆”状态,却需要一个小百姓挺身而出匡扶正义,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所以,观戏之余,人们似乎也应深思:何以不让小案成大案,何以不用小人物出头做英雄?

马连良之《四进士》

四进士中三人枉法,一人秉公,为何还要并称“四进士”?

明代有巡按御史,为监察御史赴各地巡视者。其职权颇重,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知府以下均奉其命。戏中毛朋就是这个职位的官员。另三个进士正是在没有经受住巡按御史的考核而“栽”了。

那么问题来了:三人贪腐,一人审判,四人已然不是一路人,为什么这出戏还要并称“四进士”?

可能有人会说,因四人先在双塔寺盟誓,所以此戏名为《四进士》没什么不妥。

非也!只要看看此戏的另一名字《节义廉明》就明白了。

田伦,因私废公,在亲情面前丧失了对国家的操守,可以看做是失于节操;

顾读,贪赃枉法,为三百两银子和朋友之托便可颠倒是非,可以看做是失于廉洁;

刘题,不理下情,浑浑噩噩混饭吃,可以看做是失于明察;

而四人中唯一的正面人物毛朋,因为站在国法一边,只得将好友们一一惩处,又可谓是失于义气。

——原来,四进士,竟然是四个找不到“节义廉明”定位的人!

只是幸好,其中的毛朋只是失去朋友间的义气,并没有失去国与民的大义和正义,此剧才得以以美满结尾收场。

常言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那么节义廉明,也可以称得上是为官之四维。

节、义、廉、明,一个环节的松垮或缺失,就会导致环环松垮、缺失,以至于整部法律机器的运转逐渐失灵。

在封建时代科举取士,所取的进士是一国之精英,属于栋梁之才。他们不但要有才干,更要有坚定的信仰,崇高的操守。而他们一旦丧失了“节义廉明”,就是奸臣国贼一样的人物,国本也因此为之动摇。

这或许就是这部《四进士》留给人们的启示吧。

京师之双塔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