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十年代的中风类验方秘方介绍,出自成都 [复制链接]

1#

中风类验方秘方介绍:

,对于中风类的疾病,我们中医药怎么入手去治疗呢,对于中风的一些后遗症状我们如何治疗?我属于经过系统学习中医的科班出身,但是我也喜欢收集一些所谓的秘方验方,由于本人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对于这些民间流传的秘方验方,能够做到初步甄别;通过研究这些方法,常常能给人以惊喜,也让自己的思路得到很大的拓展,这里介绍的是官方(成都市卫生局)编写的《成都市中医验方秘方集第一集》,年出版的;这算是官方在为民间的验方秘方站台,这非常好,既然能出版,肯定是经过了严格的审核!我愿意介绍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风肯定还是比现在好。不展开了,该书记载的中风类的秘方验方有三个,我整理了下,做如下介绍:

1.该方具有滋阴潜阳泻热降逆的作用,通俗的来说能改善脑部充血,从而降低血压;方子组成:铁锈二两,生大*一两,生代赭石二两,生龙骨二两,生牡蛎二两,生龟板二两,飞滑石二两;研细末制丸服用。每服三钱

按:我个人评估这个方子,该方通俗的来说是将上逆之气向下收和引,遏制汹涌气血上逆之势,从而达到所谓的降血压的目的;引申一下,大家知道气血上逆会有很多症状,比如头晕、头痛、耳鸣、目赤、脑鸣、口干苦、口腔溃疡、头部长脓疮疖子、记忆力下降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只要是气血上逆的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不过我建议严重的气血上逆可以用这个方法,轻的症状可以用药力柔和的中药来治疗,杀鸡不必用牛刀;另外,中药里边的铁锈,本人建议用生铁落,药力更加纯粹。平时如因肝火重或者内火重的导致的一些顽固的疾病或者症状,比如头晕痛、高血压等,可以用这个方子。

2.该方具有活血通络功效,对于中风后遗症有效;方子组成:广三七一两,西红花五钱,海马三钱,血竭五钱,碎砣一两,土鳖五钱红毛三七一两,乳香,没药各五钱二乌各三钱,桃仁五钱,五甲皮五钱,苏木五钱,土细辛一两,油松节一两;泡酒内服外用;如瘫痪而气血虚者,酌加*芪全当归,瘫痪卧床不起一年余者,可服至数月或一年

按:这个方子其思路在于活血,用的药物也特殊,如土鳖虫、海马等,也许只有这些虫类药物对中风后遗症效果才会好。

3.该方治疗中风后周身疼痛四肢麻木不仁,方子组成:川续断三钱,桂枝四钱,自然铜三钱,川红花三钱,土鳖虫三钱,三七二钱全当归六钱,伸筋草三钱,威灵仙五钱,羌活独活各三钱,血竭二钱,木通三钱,毛五甲皮五钱,桑寄生五钱,生粉草二钱。;泡酒内服;临睡时服用,能饮者可服至一两到二两

按:该方也是着重活血,有点治疗跌打损伤的思路,活血补血通络,特点在于重视自然铜的使用。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和临床应用(1)

广州中医药大学廖世煌

今天我想占用大家的一些时间来探讨一下《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和临床应用,这个题目,《金匮略要》的辨证方法”。是结合一些著名中医药专家关于辨证论治的方法研究和我个人的体会提出来的。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第一是医院校在教学上,对经典著作的亟视程度比以前差得太远。我最近写了一本书《金匮的辨证方法与临床应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邓老给我提了个序言,他说现在很多地方都不重视经典著作,其实经典著作是临床的基础,是临床必读之书,但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读了经典以后不会用经典,临床的辨证能力和治疗水平每况愈下。所以我认为,现在对中医提发展、求新的情况多了,而继承少了,所以很多人毕业以后,在临床上不懂得如何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去进行辨证论治,他们所想到的就是怎么样来做检查,西医诊断什么病,然后根据有关的资料对这个病来开方,基本上都是西医的思维。所以他们用中医中药来看病看不好,没有疗效。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对中医的辨证论治还没有把握好,他们思考的都是西医的理论,是在用西医的理论来指导中医的用药,这是废医存药,这样怎么能够在临床上看好病呢?辨证不准

确不细心,只考虑西医的理论,炎症就用清热解*,心血管病、心绞痛就用活血化疾,用这些理论来指导中医的用药,我认为干个有八个都是失败的。

现在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咋天晚上我看了凤凰电视,台在争论伪科学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全国知名的科学家,他就说中医的理论,特别是阴阳五行理论是很荒谬的,一个人跟金木水火土有什么关系?马上就有很多人辩驳他,其中有一个名老中医,他说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中医是不了解的,或者是知半解的,你这种思维是最低级的认知,即使你是科学家,但你不懂中医,对中医不了解怎么能说中医的理论不科学?前段时间出现一些人叫嚣废除中医的,我在想他们为什么要废止中医?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对中医的理论不了解,对中医的现状、历史,对中医从古到今在临床上治好了多少病人他们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这个先生可能是“自学”了几年中医吧,看病时可能中医的理论是对着书本上来抄,治张三不行、李四不行、王六也不行,都没有效,所以恼羞成怒,骂中医不行。事实上,他根本就还没有进门,不知道中医的精华~辨证论治的实质多么重要,所以他用起来没有效,就骂中医,为什么不骂骂自己?是自己做医生做的不行还是中医不行?当然,中医不可能全部病都医好,它也有很多缺点,但西医有没有?西医不一样有很多病不能医好?既然都说西医科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病不能治好,说明西医里面也有问题,也有缺点。所以你对中医不能够求全责备。

所以作为一个中医,特别是学过经典著作的人,一定要掌握辨证论治的方法,经典著作都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它里面的每一条条文所讲的都是辨证的要点,所以是临床的必读之书,中医的经典是树根和干树,后世的内科学是树枝和树叶。现在也有一股错误的导向,认为内科学包打天下,经典著作可以不要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所以我选这个题目主要就是讲一讲关于《金匮要略》是怎么辨证的。我认为要在临床上取得疗效,最重要的就是辨证的准确,要辨证准确就要细心、细致,这些经典著作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临床辨证方法。要用好经典著作,要用(好金匮要略》的理法方药,要从哪里开始?必须从辨证开始。我们学经典著作不是单纯用它的方,更重要的是要学它的辨证方法和理论,只有临床辨证准确了才能够用得心应手,学过《金匮》的人都知道。《金匮》是运用整体观和脏腑经络学说对内科杂病及部分外科和妇产科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典厚。这点大家都很清楚,那么你学习了《金匮》以后要在临床上能够运用,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它是怎么辨证的,掌握辨证论治的方法,是提高临床能力干分重要的条件。

讲到辨证,主耍是介绍我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在临床上我也走了很多弯路,毕业出来以后刚开始也是坐冷板凳,因为没有病人找我看,原因第一是病人不了解,第二是自己也知道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没有多少经验,特别是临床辨证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虽然经典著作也学过,内、外、妇、儿科都学过,但是基本的东西没有常握。因此,我在临床上每天一个病,在下班回去以后,对一些比较重和比较疑难的病例,都要反复的去想,不单是反复地想,而且不断地找以前学过的经典著作,《伤寒》、《金匮》、《温病〉,不断地去复习,还学习别人是怎么辨证的,为什么别人有疗效而我没有或者疗效不好,所以我看了很多辨证论治的书,特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秦伯未教授的著作,还有方药中教授写的《辨证论治七讲》等等关于辨证论治的书籍,根据这些书的提示,我逐渐用他们的方法在临床上不断地进行体会、验证、总结。我认为临床上要学会《金匮要略》的辨证论治方法,首先必须要学习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所以在讲《金匮要略》的辨证论治之前,我先对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进行论述。

未完待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