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至》:“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意思是夏至一般在农历五月的中旬,在这一天万物都到达其自身的某种极限,并开始向另一个方向转变。
宵漏自此长
《恪遵宪度》对夏至的解释是: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在夏至这天,正午时分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以南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
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属最高的一天。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雨隔田坎
夏至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频繁,多雷阵雨。
梅子*时雨
在中国,梅雨季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因器物易霉,故称“霉雨”,亦称“霉”。也因其恰值江南梅子*熟,称之为“梅雨”或“*梅雨”。
夏至物候
古代中国的宇宙观认为,万物与天地交相感应,季节、气候的变化都是天地阴阳二气此消彼长的结果。不同的自然现象也被视作是阴阳五行运转的征兆,相当于古代的“行动指南”。夏至时节的物候标志是“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鹿角解
古人认为,鹿角向前而生,在方位上属于阳,到了夏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北半球),所以夏至这天,阳气达到了最盛,但物极必反,过了夏至,阴气开始萌动、阳气开始衰落,于是,象征着“阳”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除了驯鹿以外,一般只有公鹿长角。在每年冬天,公鹿的角都会脱落,到春天开始长出新的角,此时鹿角被一层皮覆盖,即鹿茸。在鹿茸骨化为鹿角之后,大约一年之后会再次脱落。
蝉始鸣
《诗经·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古人认为,雄蝉在夏至之后会因为感受到了阴气而鼓翼而鸣。
不过,蝉的一生有大部分时光都是作为幼虫在泥土中生活的,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三年、五年乃至十七年之久。待到其发育成熟,便会在*昏或傍晚爬上树枝,羽化为蝉,成为我们所熟悉的模样。羽化后它们大约只有60-70天的寿命。在短暂而炎热的两个月中,雄蝉通过鸣叫来吸引雌蝉,进行繁衍。
半夏生
半夏是一味中药药材,因其生于“夏之半”而得名。其拉丁文学名为Pinellia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的作用。
参考文献:[1][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2][元]吴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3][清]陈希龄,恪遵宪度[4]王利华.《月令》中的自然节律与社会节奏[J].中国社会科学,(02):-+.[5]王加华.节点性与生活化:作为民俗系统的二十四节气[J].文化遗产,(02):15-21.[6]半夏.中医药.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