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战士多无妻儿,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甚至还不懂恋爱,在爹妈眼中,他们就是个孩子。当这群孩子大步迈向炮火硝烟的时候,全国有多少老爸老妈彻夜难眠啊!
年2月,开战前一周我收到一封家信。
作战行动绝对保密,离开营房后一律不准写信。其实,即便允许我也决定暂时不写,何必让年过半百的老人牵肠挂肚!进驻十里村几天后,*治处通知可以写信,地址为“××信箱××分箱”。我给父母寄去一页纸:“部队正在野外搞演习,这段时间可能会很忙,不能像以往那样按时写信,请二老不必担心。”
在野外搞演习?小把戏岂能瞒过久经沙场的老爸!回信一语道破天机:“来信收到。你说在野外搞演习,看了信封上的邮章,又查了云南地图,金平县在中越边境,看来你们是上前线了。”
老兵厉害,竟然能从普通邮戳中看透*事机密!
接下来,老爸依旧用以往那种口气谆谆教导:“咱们中国为他们做出多大牺牲啊!它却投靠了苏修,真是一只喂不熟的白眼狼,该教训就得狠狠教训,替全国人民出口气。”信的最后写道:“在战场上,你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后八个字下面粗粗地划着一条横线。我明白,这是关键一句,老人家不宜直白地说“保存自己”,只能把毛主席语录中的“消灭敌人,保存自己”颠倒过来,浓浓父爱凝聚其中,用心何其良苦!
当然,与所有弟兄们一样,我也留下一封不能亲自寄出的遗书,存放在连队仓库的个人物品中,一旦不能从火线走下来,组织上会把它转交给老爸老妈的。
幸运,我活着回来了,而全团几十个壮士却一去不返。各连分别清理烈士遗物,一营有个烈士留下的文字让人肝肠寸断。打开烈士的包裹,醒目位置摆着个鼓鼓的大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小信封和一盒大重九香烟,另外还有一张信笺。小信封是写给家人的遗书,外面的信笺整整齐齐写着三行大字:“亲爱的战友们,十分感谢你们为我清理遗物。大家辛苦了,我买了一盒好烟,抽了吧,这是专门留给你们的!”
风华正茂的年华,恰是谈情说爱的花季,本该挥写情书的笔却留下了凝重的遗书,前线猫耳洞里一位老班长那首诗道出其中真谛:
封封滚烫的遗言,
其实都是情书,
那是战士对祖国的爱恋……
战前有一项准备工作,叫做“填写代供卡”,就是按照事先填好的表格,由留守处把前线干部的工资按月寄给父母或妻子,那张表格就是“代供卡”。当时,我每月薪水加上边疆补贴共55元,扣除伙食费15元,留10元零花,剩下30元全部“代供”。
没想到,简单的“代供”却给老爸老妈带去巨大不安:
战斗打响后,家中收到一张寄自云南剑川的汇款单,金额是“贰拾玖圆柒角整”,汇款单上的字体十分陌生。儿子在前线不知死活,这零不零整不整的是什么钱?老爸打过若干大仗小仗,却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老妈更是惊慌失措。
战后,总*来基层座谈战时思想工作,我一本正经地把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汇报上去:不就那么几毛钱邮费嘛,全团三百多个干部,加在一起不过百十块,公家出了就得,实在不行等我们回来再补上也行,何必因为几毛钱邮费给提心吊胆的老人火上浇油?
老妈本不是柔弱的家庭妇女,新婚三个月就送丈夫参*,打完锦州盼着丈夫的平安消息,打完天津又在盼,打过长江还得盼,一盼就是三四年。而这次,刚强的老妈却没那么豁达了。邻居告诉我:“知道你们上前线以后,你妈就天天守着收音机,整天没有一句话。”
战斗打响的第三天,老妈屁股上长出个大火疖子,侧身躺在炕上,手上依然不离收音机。
3月5日,广播里终于传来撤*的消息,“回来了,儿子要回来了!”老妈反复念叨着一句话。
明知路途遥远一时来不了信,老妈还是忍着疼,斜靠在门口的大石头上,苦苦等着每天一趟的邮递员。
邮递员已经熟悉了这种场景,总是好言相劝:“老嫂子,今天还是没有。别着急,到云南的路太远,怎么着也得再等三四天吧。快回屋里去吧,外边忒冷啊!”
有人出主意:找个算命先生算一卦!老妈连续找了三个“仙儿”,求到的都是“上上签”,有个老先生还煞有介事地说“信来了,正在路上”。年过七十的大姨颠着小脚沿着羊肠小道赶来,神神秘秘地俯在老妈耳边说:“昨天我又找人算了一卦,那可是咱们这儿有名的先生,听说问的是在前线打仗的人,说啥也不要钱。人家说啦,没事,绝对没事儿,咱们这儿的各路神仙都到南边保着去啦,一齐去保佑咱们家人!放心吧,你们老两口一辈子积德修好,老天爷肯定保佑好人呐!”
老爸是无神论者,却什么也不说——各路神仙保佑?但愿如此!
也是运气不佳,我回国第二天就写了报平安的家书,谁想阴差阳错却偏比别人的晚到两天。一贯沉着冷静的老爸也坐不住了,骑着辆破自行车到处打探。说起来还真得感谢老战友刘俊斌,他在给妻子的信中提到一句:迁安老乡没有牺牲的,只有老许负了点轻伤。”
没牺牲只说明活着!负了点轻伤?伤哪儿了?重不重?老爸老妈依然如坐针毡。
3月21日,邮递员骑着自行车狂奔,一直冲到我家门口,没下车就高喊:“来信啦!来信啦!”
坐在门前的老妈猛地站起来,老爸闻声冲出大门,前院后院挤满了赶来祝贺的男女老少,大队部打开广播,向全村报告了这一喜讯。后来送立功喜报那天,村里还专门请公社电影队演了一场电影。
可怜天下父母心,感谢家乡一片情!年的者阴山之战,牵挂的人多了一层。此时的我不仅为人子,而且已为人夫、为人父了,战前准备的遗书自然要增加不少实质内容。不必说细情,伤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莫非古人杜甫也有亲人厮杀疆场的牵挂?
不过,望眼欲穿盼来的家书也有另类。
年3月,部队进驻边境地区一个月左右,各连指导员先后汇报:最近几天出现个怪现象,不少战士收到家信后突然情绪低落。对此,教导员我俩分头到各连做了番调查,想不到原因居然相同:未婚妻的绝交信!到4月下旬,全营有20多名干部战士收到此类“家书”。我和教导员心知肚明,实际数字肯定比这多,不愿说出实情的大有人在。
古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仅是未婚情侣,我真不想责怪那些绝情姑娘。可是你们知道吗?此时此刻,兵哥哥即将踏入硝烟,你那封绝交信无疑是一把剜心的利刃,其威力不亚于越*的炮弹!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人最受敬重,能找个*人做终身伴侣是姑娘们值得炫耀的荣誉。而今战争真的袭来,甜言蜜语的“准*嫂”却无情地捅来一刀!姑娘啊,你就不能等一等吗?等到我们义无反顾地冲上阵地,等到我们问心无愧地完成任务!假如,我们真的以身殉国,一定会在天堂含笑祝福你再寻新的幸福;假如,我们一旦伤了残了,自会主动悄然离开!
还好,一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捂住受伤的心,毅然决然冲进捍卫祖国尊严的硝烟!这就是中国*人,他们不惧身体流血,只怕心头淌泪!那些让勇士心头淌泪的人,难道就没有一丝愧疚么?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当年那首歌道出了*人的情怀。然而,三十年歌舞升平,没多少人记得那段历史了。重拾这些记忆,但愿能唤醒久居和平而积淀的国防淡漠!
(未完待续)
许向斌,河北唐山人,年参*,历任指导员、副教导员。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连队立集体一等功;年参加“两山”作战,所率营的二连获“者阴山钢刀连”荣誉称号。年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