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可不知的兔年春节百年习俗及大年初一禁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北京专家 http://www.ykhongye.com/

大年初一,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都希望一年的开始百事遂意,有个好兆头。因此,这一天禁忌也很多。

·忌一大清早就开门

大年初一不能一清早就打开大门,要待日出雾散之后才开门;否则邪气会进到屋里来,人丁不兴旺。清早日出之前均从后门或侧门进入。

·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

过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意指着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早餐忌吃稀饭、荤食

过去的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干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

·忌米缸空着

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

·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白天不可午睡

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忌在被窝中打喷嚏不止

俗以为此乃不祥之兆,主有病灾。

·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忌吃药

因为“初一吃药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药。

·大年初一不能炒豆子

否则家里的小孩容易生疮、生疖子。

·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说是“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忌动针线

说是“初一动了针线,挑了龙筋长(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针眼”。

·忌斧子劈木柴

“初一斧子劈开柴(财),劈开再也回不来”。

·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

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

·忌汲井水

俗谓是日为井泉龙王歇息日,忌汲井水。过去民间于是日为井撰一联:“一年长不安,自在今一天。”

·忌倒污水、垃圾、扫地

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忌借钱

“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

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忌向人讨债

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或者是跟人家要债的人在一整年间都会倒霉,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拌嘴

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来劝说制止。

这些禁忌的目的是要趋吉避凶,祈求来年的好运气,体现了人们祈福迎祥的心理。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会觉得有点迷信,甚至可笑,但若把“禁忌”当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看待,其实也是独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的。

古代春节拜年习俗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在古代,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所以拜年的时限可以延长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

到了清代,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