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糯米和食疗您知道些什么呢 [复制链接]

1#

孙思邈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

今天我们来说糯米,我在小时候只是知道蒸的糯米饭好吃,箜锅煮的糯米饭也好吃,过端午包的粽子好吃,过九月九、过年打的粑粑都好吃。因为,饭不够吃,这个糯米的产量又低,只能种点来在过年过节用,所以,吃起来是特别好吃的。再者,那时候的稻米都是原生态种植,米质不错,而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种植,自然不好吃。想要养护自己的生命,你不能将就着吃,相信你会选择吃!垃圾食品或者原态食品,由您选择,你的态度决定你生命的长度。

游修龄在他的文章中说:自然界里没有糯质的野生稻,我们的先人可能是在采食野生稻时,发现了个别纯正的糯质稻株,经过反复种植选择,从此繁殖不息,成为栽培的糯稻。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和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这种既好吃又可酿酒的糯米是怎么来的,先人们无法解释,于是归因于上天的恩赐和祖先世世代代的保祐。因此,每逢收获季节,人们一定要把丰收的糯米酿成酒,煮成饭,祭祀天地和祖先,然后才开怀畅饮,进食糯米飯和点心。“年”字的小篆写作“禾”下从“千”,故《说文》解释:“年,五谷熟也。从禾,千声。”汉时还没有发现甲骨文,这个解释代表汉时的观念,并流行于后世。但在甲骨文里,年是“禾”下从“人”,是个会意字。“年”象禾熟以后,人们背着收割下来的禾把,表示丰收喜悦的意思。(附甲骨文年字)。这“禾”下从“人”的年字,在现今土家族的“茅谷斯”庆丰收的舞蹈里,有着生动的表达。茅谷斯舞一般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的“调年会”上举行,先是祭祀远古的祖先天地,焚香敬酒,祈求谷物丰收。祭毕,开始各种表演,其中最突出的是茅谷斯舞,参加跳舞的人,身体周围都扎满稻草,头上戴的是稻草編的尖顶帽,帽顶上伸出五条稻草辫子,看起来整个人变成稻草人,这个古老的庆丰收仪式,真是禾下从人的“年”字最生动的诠释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年字上半的禾,当是糯稻,而不是籼或粳,因为酿酒必须用糯米,即使不酿酒,祭祀之米也必须用糯米,如《山海经·南山经》有“其祠之礼…糈用稌米。”糈是祭神专用的精米,指定要精选的糯米。祭神的糯米或酒,最初是不许人食和饮的,后来演变为人可以食和饮,所以八宝饭、粽子、汤糰、酒等都是由祭神沿袭下来的糯食和饮料。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糯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糯米是黔东南苗、侗民族的主粮。贵州省黔东南种植糯稻的历史由来已久。千百年来,人们能在这片并不丰美的土地上代代繁衍,糯禾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居功至伟。据《黔南职方纪略》载:“黑苗,食惟糯米,舂之甚白,炊熟成圈,以手掬食。”清人刘韫良《牂牁苗族杂咏》中亦有“饭颗香炊玉满盆,全家团地作猿蹲。勺抟饭紧圆为弹,抛向空中仰面吞”的生动描述。经过苗族侗族人长时间的培育,当地的糯谷逐渐演变出了红糯、黑糯、白糯、香禾糯、荣帕糯、竹岔糯、野猪糯等多个品种。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最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香”之说。清代中期镇远巡抚方显在《平苗事宜疏》中曾提道:“黔省故多苗,自黎平府以西,镇远府以南皆生苗地,广袤二三千里,户口十余万。”

处于云贵高原向东南丘陵的过渡地带,黔东南大部分地区海拔在米到米之间,光热足,植被丰富,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地理环境决定了水稻势必成为苗侗两族在这里的主要耕作物。雍正、乾隆时期名将张广泗在其奏折中曾如此描述:“苗疆尽属水田,亦非塞外陆地易为耕种。”耕作指导着一年的生活节奏,稻米也串联起整个黔东南人们的生活。稻米之于黔东南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因而更是一种生活信仰。

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告诉我们:糯米又叫元米,亦名占米,甘温。补肺气,充胃津,助痘浆,暖水脏。酿酒熬饧,造作饼饵。若煮粥饭,不可频餐,以性太黏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

冻米冬月所制。性不黏滞,止泻补脾。炒米香燥助火,多食伤津。脾虚泄泻,糯米炒*磨粉,加白砂糖调服。虚寒多溺,糯米饭杵为輒。卧时煮熟,细嚼食之。诸米泔第二次者,清而可用。清热止烦渴。

诸禾杆,甘温。煎汁饮,治寒湿发*,停食腹胀,消牛肉积。作荐御寒,暖于棉絮。按穰籍絝絞①,暖足去湿。烧灰淋汁,冷服解砒*。

饴稀者为饴,干者为饧,诸米皆可熬,以糯米熬者为胜。甘温。补中,益气,养血,能助湿热,动火生痰。凡中满、吐逆、疸、疟、膨、便闭、牙痛、水肿、目赤等证,皆忌之。饴箋,音移,糖类。鱼脐疔、瘭疽、錿疮,并用饴糖涂。稻芒、鱼骨鲠喉,及误吞竹、木、钱、钗,中天雄、附子、草乌*,并宜频食饴糖。解银黝*,日用饴糖四两,作小丸,不时以麻油吞下,须服过百日外,方无虑。火烧成疮,饧糖烧灰敷。

健脾养胃之气养元粉

张景岳的养元粉,主药就是糯米一升、炒山药三两、炒芡实三两、莲子肉三两,再加上极少量的川椒(二钱),研成粉末,每次一二两药末熬水加入冰糖喝,这是张景岳用来养脾胃之气的。

蟠桃果专治遗精虚弱,滋补脾肾的,主材就是炒芡实一斤、莲子肉一斤、胶枣肉一斤、熟地一斤、胡桃肉二斤,用猪腰子去筋膜,然后和大茴香蒸熟,用这个猪腰子和前面的药末捣烂,做成药饼,每天吃两个药饼,估计味道会很怪,但是效果不错。

糯米稀粥养胃气

林伯渠术后呃逆不止,在呃逆发作的第10日呕吐物及大便呈黑色,潜血试验阳性。7日后症状不断加重,呕吐物中存在新鲜血液。X线钡餐检查,发现食管贲门部痉挛并有浅层溃疡,持续到术后47天仍然呃逆不止。周总理请章次公诊治。章次公:“今胃气久虚,升降失常,呃逆频作,水谷不进,后天之本已衰。当务之急是养其胃气,恢复和增强胃的功能。但光靠镇逆不行,需扶其正气,徐徐调之。”于是拟方用别直参炖汁,少量频服。另用糯米熬成稀粥,嘱护士用小勺进于舌面让病人慢慢吞咽。当晚,呃逆渐减。总理闻后大喜。

验证:小米糯米各半熬稀粥,养胃气,调整肠道菌群。用糯米、小米米汤调奶,婴幼儿更为健壮。还可增加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过敏源透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

核桃糯米红枣熬制核桃酪治疗失眠

据记载,清末有一位荷兰公使与李鸿章闲谈时述及自己患了失眠症,十分苦恼。于是,李鸿章送了他一瓶用核桃仁熬制的核桃酪,并告诉他服用后就能见效。荷兰公使将信将疑,但服用一个月之后,果然不再失眠了。胡桃仁有补益肺肾之功,能健脑益智,故可治疗失眠。核桃捣碎,炒至焦黑出油,然后研成糊状外敷,能够治疗皮炎、湿疹、外耳道疖肿等。

国医大师陈文伯病例:陈老几年前诊断为前列腺癌前病变,力劝陈老赶紧吃药。而且陈老还得过高血压、糖尿病,因此,陈老决定不吃药,只吃粥,他老伴每天煮三碗粥,每碗毫升,每餐一碗。八个月后不药而愈。

此粥的做法:薏仁米30克、红小豆10克、芸豆、紫米、糯米,有时候搁点枸杞、山药等适当调配,但前几种不变。薏仁米和红小豆要大量的,是主体。煮成3碗,每餐1碗。

每日60克薏仁米煮烂当早餐吃,防止大肠息肉复发,减少癌症复发。薏仁米食入量太少则无效。

验证:每天40克薏仁米用豆浆机制作米糊,不间断吃了几年,大肠息肉摘除后,第7年复查没有复发。国医大师何任一家人吃薏仁米几十年。何任临床六十年的经验:肿瘤病人坚持每天把薏苡仁50-60克煮烂当早餐吃,肿瘤不易转移。特别是下焦癌症用薏苡仁当早餐吃会比较稳定。薏苡仁煎汤没什么效果,一定要连渣带水一起吃。放在中药里一起煎没什么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