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南的端午习俗,除了粽子,还有这些重要的 [复制链接]

1#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等达二十多个名称,堪称节日别名之最。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在湖南,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端午习俗特色。

1

端午习俗

在湖南不少地方,尤其是土家族,一年有两个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第一个端午,又叫小端午,是女儿回娘家过端午。而农历的五月十五就是第二个端午,又叫大端午,是做母亲的给出嫁的女儿送粽子,一般就是母亲一人去女儿家送粽子,不像小端午那么隆重。而苗族端午则过龙船节。

湖南城乡,尤其是长沙、岳阳、汨罗等,家家户户每逢端午都习惯供帖子、吃粽子来悼念屈原,悬钟馗像和张天师像,扎艾人、挂菖蒲剑以驱邪除魔,喝雄*酒、戴香囊以驱百病。

同时在屈子祠举行大型的祭龙仪式和龙舟竞赛。对于钟馗,人们都是非常敬仰的,而且在端午节户户有请真钟馗进家门活动。

端午前几天就要准备好粽叶和糯米,包好后前一天下午开始煮,通常是12小时,要保证火候充足,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色香味俱全。

五月初五午时或晚上,用艾叶、山胡椒等烧水洗澡,可免暑天生痱子。端午节在旧长沙还是一个护爱孩子的节日,长沙有“蓄兰而浴”的习俗。昔日长沙城内的儿童较今日孩童,“火*甚重,易生疖疮”,因此,长沙城内家庭最重视让小儿败*。

端午当天,以大蒜子煮片糖,小孩喝后,防生沙痱子和疖子。还常会在端午节的午时把艾叶子、石菖蒲、葛藤、大蒜肉煎水,晾凉,午时把小孩泡在脚盆中,以保证小孩在夏天不生沙痱子,长得乖。

更多人家在端午节时,只是用菖蒲、艾叶、枫球子等熬汤让小儿洗沐,据说可除百病。

大多数地方外孙给外公外婆送礼节,女婿给岳父岳母送礼节,新婚尤厚。各家各户热闹非凡,其场面不亚于春节。

2

端午美食

益阳朱砂盐蛋。蛋*红,泛朱砂,味道与众不同,因洞庭湖区水面宽,湖鸭吃的活食多,生蛋大。只有捕食鱼虾螺蚌的鸭,生的蛋才能加工成朱砂盐蛋。俗话说:“端午吃盐蛋,脚踩石头烂”,意思是说端午节吃了盐蛋,不但能清热解*,而且能增强腿力,可踩烂石头。

炒血鸭和酿豆腐。宁远一带端午节主要杀鸭庆祝,原因是从清明节一直到端午节这段时间是水草最丰美的时候,鹅、鸭、田螺等天然食料充足,鸭子个个长得壮实,鸭肉更是皮薄细嫩,这时食用最肥美。大蒜子烧肉。端午那天是最好的解*时节,大蒜解*杀菌最好。

3

赛龙舟习俗

汨罗的大型祭龙仪式。祭龙仪式开始由一个强壮的小伙子带着船员扛着龙舟上的龙头,虔诚地走进屈子祠中,随着鞭炮炸响,钟鼓齐鸣,所有船员朝着神龛上“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跪下,毕恭毕敬地磕个头,船长扛着龙头,带领船员缓步绕过后进中厅的屈原雕像,出祠门小跑步回到河滩边,一齐跳入江水中,大家护着龙头洗“端阳澡”。澡毕登舟,将龙头重新安置在船头,仪式才算结束。

洞庭湖的赛龙舟。逢竞渡时节,参赛者们点着香烛、抬着龙舟头到屈子祠祭祀后,龙舟才被披红下水。当竞渡的枪声响起,众舟争先竞渡。龙舟手们鼓足劲,船桨齐动,水花飞天,龙舟劈波斩浪,如箭一般向前进发。寂静的江面一时热闹非凡,江上龙舟飞渡,岸上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摇旗呐喊、助威加油,令人为之振奋。

凤凰赛龙舟、抢鸭子。凤凰的龙舟赛一般举行三天,每个苗家寨子都派出最精壮的汉子参加竞渡,河里游弋着各种颜色的龙舟,称之为红龙、*龙、白龙和乌龙。每条船上都坐着二十名桡手,清一色光着膀子,脊背晒得黑黝黝,哨声一响,龙舟齐发。

赛龙舟之后的抢鸭子更有趣。主办方从虹桥、吊脚楼、船上扔出很多鸭子,抢到的鸭子归自己。参赛者跳下水抢鸭子,两岸的群众也纷纷和衣跳入河中,各显本领捞鸭子。据说这时候抢鸭子也是男人在姑娘面前表现的最佳时机,看谁能把水中肥嘟嘟的鸭子抢送到姑娘面前。抢鸭子是凤凰男子向姑娘显示“实力”的一种游戏。

端午诗词,一起品评

来源:力量湖南

编辑:小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