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治疗中,因节气更迭,养生失宜,造成几位患者出现病情反复,记录如下,望大家引以为戒。
第一个要讲,这个季节不要再下海游泳了,已至白露,广东不论气温最高达到三十几度,水温可能不低,但是吹的风已经是秋风,对于体弱表虚之人或者斜颈病患者,都易加重病情。
我的一位患者,蒋大姐,在国庆后带孩子下海游泳,回家后,孩子没有感冒,自己突然病情加重了,第二天来找我治疗时告诉我,“今天的状态很差,感觉一下回到解放前”。仔细一问,原来是下海游泳前还好好的,第二天一起床,蒋大姐脖子就僵硬的转不动了。
“这几个月治疗的刚见效,是不是全泡汤了?”
不会的,这是急性的风寒凝滞经络,只要将温经散寒活络的一系列方法一用,就会好起来的。
果然,在针、灸、推拿、薰蒸、运动的调整下,蒋大姐三天后又恢复了受寒前的状态。
所以,遇到问题不要紧张,及时和医生沟通,对症处理问题,应天地之气的变化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四季养生之法,在疾病初期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正如《*帝内经》中所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第二个要讲,秋季气候干燥,不宜食牛羊肉等易生内热的食物,宜适当增加酸甜的水果。
近日我在扎针时发现一位患者颈肩部长出几个红肿的疖子,而且一日比一日多,仔细询问后了解到,这几天他自己做了炖牛肉,连吃了三顿,平时炒菜也喜欢吃些辣椒。
长疖子的原因,往往就是饮食失节。
俗话说,“痰生百病,食生灾”,这类易生热化火的食物不宜在秋季食用,特别是阴虚内热型的体质,更不宜连续食用。
虽然只是起了几个疖子,也要予以重视,我嘱其改吃清淡平和的食物,减少食量,很快这位患者的疖子便消下去了,有了这种“未病先防”的警惕性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帝内经》中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倶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古人养生的智慧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并切实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不同于春季的勃勃生机,夏季的繁华锦绣,冬季的万籁俱寂,立秋后,热去凉来,天地清肃,万粒归仓,对于秋季养生来说,宜身心平定内敛。
那么,有人会问,秋季水果丰富,可以多吃一些吗?
这要因人而异了,根据自己脾胃状态来选择合适的水果,也不是吃的越多越好,适量的、适合的才最好。
比如,小刘患者网购了好几种水果,每天吃四五样不同的水果,量还很大,结果腹泻就开始了。
腹泻刚出现时,他还没太在意,以为是吃外卖的食品不太干净造成的。
腹泻一直持续了半个月不好,我一问每天吃了什么东西,才知道是吃水果太多,而且他买了很多冬枣,每天吃半斤。
鲜冬枣营养丰富,但不易消化,对于小刘这样本就脾胃阳虚易腹泻的体质来说,不建议选择食用冬枣,如果非常喜欢吃,也要每天仅吃几个,细细的咀嚼后再下咽,平时的饮食也要减少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第三个要讲的大家都知道,治疗疑难病症的疗程较长,病情有时因气候变化、饮食失宜、睡眠受干扰、情绪波动、运动是否得当等多种情况而发生相应波动,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饮食起居规律,气候适宜,心情舒畅,运动得法,病情逐渐好转起来,是医患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但同时,因疗程较长,受干扰因素较多,病情时重时轻的情况更多见,这时就要加强医患沟通,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尽可能地提早做出防范。
举例来说,有一位年轻的患者,叫小陈,小陈患病时间较长,在刚患病时和找其他医生治疗初期,没有预防脊柱的侧弯问题,找到我开始中医治疗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脊柱侧弯和骨盆前倾问题,因此针对他所患的斜颈病,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