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有讲究
除了会选,还要会吃,吃得对更能获益:
1,早、中、晚,选择标准不同
①早上宜吃易消化的
人在早起时供应大脑的糖原耗尽,这时吃水果可以尽快补充糖分。而且,早上吃水果,各种维生素和养分易被吸收。
但是人在经过一夜的休眠后,肠胃的消化不强,需选择易于消化的水果。
如苹果、梨、葡萄、杏等这些酸性不太强、涩味不太浓的水果都较容易消化。
②中午的时候则没那么多讲究,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
③晚上最好不吃,若要吃,建议要在睡前两小时解决。并且不要选择含糖量高的水果,像香蕉、甘蔗、荔枝、石榴等,易引起发胖。
2,饭前、饭后,因人而异
饭前吃水果可以帮助控制食欲,有利于控制体重,适合肥胖或想减肥的人群;但对于本身体弱的人,长期饭前吃水果则可能易造成营养素的缺乏。而还有些水果,如柿子,含鞣酸较多则不适宜空腹吃。
饭后想吃水果,一定要在1小时以后,否则容易影响消化,造成肚胀、便秘的情况。
饭后的水果可以选择促进消化的水果,像菠萝中含有的菠萝蛋白酶能帮助消化蛋白质;木瓜中的木瓜酵素可帮助人体分解肉类蛋白质;山楂中的有机酸能增加消化酶活性……但要控制好进食量。
对高血糖等人群来说,两餐之间吃水果较适宜,既能饱腹,又不至于让血糖升得太高,增加肥胖风险。
3,直接吃比榨汁好
一般水果中85%以上都是水分,榨汁等于浓缩了水果,降低了饱腹感,一不小心糖分和热量就食用超标;而且直接吃有利于锻炼咀嚼功能,保持牙齿活力。
不过,对于消化不良或者咀嚼能力弱的人,就比较适合自制鲜榨果汁,但要注意食用量。
4,水果不能代餐,亦不能代替蔬菜
很多人减肥的时候会选择水果代餐。但是水果的含糖量较高,在5%-15%左右,而且是容易消化的单糖和双糖,吃多了,糖分超标,容易使人发胖,还会导致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等升高。
水果含水分高,蛋白质含量却不足1%,几乎不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远远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因此不能代餐,每天食用~克左右即可。
而从营养素的总体含量和总的抗氧化能力来说,水果不如蔬菜,因此每天食用~克左右的蔬菜是必需的。
5,小心“水果病”找上门
水果一不小心吃多了、吃错了,可能引“病”上身:
①“荔枝病”
鲜荔枝就快上市了,但它本身含糖量很高,多吃容易肥胖,若是连续大量进食荔枝,特别是空腹食用,极易引发突发性低血糖,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等症状,严重的会抽搐或者昏迷,这也叫“荔枝病”。
建议:空腹不宜大量吃荔枝,普通人群一次食用荔枝不要超过10个,儿童的每次食用量不宜超过5个;糖尿病人、常心烦失眠、咽干口燥、便秘或有急性炎症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荔枝。
②“桃子病”
首先未成熟桃子果实中含有较高的氰苷,若食用过多,易引发中*现象;而成熟的桃子,含糖量高,多吃易引起腹胀,还可能导致毛囊炎,也就是疖子。
建议:每天吃桃子不超过2个,像内热的人、消化不良者、老人、儿童、孕妇等最好少吃。
另外,对桃毛过敏者吃前可用盐直接搓桃皮,再用水冲洗,能较干净地去除桃毛。
此外,像李子吃多了伤脾胃;榴莲吃多了易上火、流鼻血。因此吃水果也要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