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针眼可称之为睑腺炎,如果治疗不当或不 [复制链接]

1#

导语:“针眼”在中医上又称“眼疖”,“土疳”等,目前现代医学多称之为睑腺炎。在临床上主要以红、肿、热、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但是近年来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及其复发率较高,虽然本病与其他疾病比较其致盲风险并不高,但是也常常给儿童及其家长带来苦恼,给其工作和学习带来影响,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可出现皮肤溃破,严重者可留下疤痕,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01针眼又称“土疳”“眼疖”等,儿童偏食或营养过胜可能会诱发疾病

1、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针眼又称“土疳”“眼疖”等,现代医学多称为睑腺炎。针眼的病名出自于隋代巢元方所编著的《诸病源候论》,《证治准绳》云“土疮证,……,俗呼偷针是也,……有止生一目者。”因此得出其病名及病位。《诸病源侯论目病诸侯》有言“人有眼内毗头忽结成,……便生脓汁,……为偷针”。

对针眼病的演变过程进行了非常简单明了的讲述,《审视瑶函》云“土疮病,……微则自然消散,甚则出血流脓。”对针眼的预后及转归进行了论述。以上古籍对本病从不同的症状、体征等方面进行归纳叙述,因而得出不同的病名,但都与现代医学所研究的麦粒肿十分类似,因此可归于同一类型的疾病。

2、病因病机的认识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针眼候》曰“……热气客在目间,热搏于津液……”《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言“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火”或“窍未实,因风乘虚而入”。从而提出了此病的病因病机。《灵枢·大惑论》曰:“精之窠为眼,……,筋之精为黑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因此后世医家归纳之称为“五轮学说”,因胞睑属脾,称为“肉轮”,脾主肌肉,约束眼睑肌肉的运动。而脾与胃相表里,上胞属脾,下胞属胃,故当胞睑被侵袭时,多责之于脾和胃。针眼多数是由于感受风热*邪,外邪侵袭胞睑;或者过食辛辣厚味,滞于中焦,久而化热成*,以致脾胃蕴积热*,上攻于目形成针眼。

若疾病发生后治疗的不彻底,导致余邪没有完全祛除,或者因为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容易感受风邪者,常常可以反复发作。胞睑处于眼睛的最前位置,因此具有保护眼球、滋养润滑结膜、角膜以及清除眼球表面的尘埃和*邪等功用。容易形成麦粒肿的儿童患者都是比较偏好甜辣食品、肉及油腻食物,不喜欢吃蔬菜。

目前大部分儿童为独生子女,家长过于宠溺,导致儿童有偏食或者营养过胜的状态,嗜食肉类,把饮料当水,零食当饭。为了有效的预防针眼疾病的发生,一定要给儿童树立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不仅对预防本病重要,对其今后的身体健康成长也尤为重要。

睑腺炎反复发作的根本是因为脾胃积热的内在身体环境,其外在条件是感受外邪。临床观察发现,具有复发性睑腺炎的儿童大多伴有口渴多饮、口腔异味、汗出或但头汗出、唇红、手足心热、腹胀腹痛、大便干硬、睡眠不实、龂齿等表现,儿童时期爱好甜食和肉类,儿童素有“脾常不足”。

而且“食已仍不知饱足”,嗜好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受损,不能正常受纳运化水谷,食滞中焦,气血津液的运行不畅。食积日久,郁久化热,酿生脾胃积热,为儿童睑腺炎的反复发作提供了内在条件。

儿童脾胃积热则是针眼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其反复的本质是儿童脾胃积热的身体内在原因,常因感受外来邪气而触发此病。如果脾胃积热不能及时消除,便反复发作,只有清除病因,才能有效的减轻甚至阻止复发。

02了解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耳尖放血有明显的泻热和开导功用

1、耳尖放血

祖国医学《针灸大成》就有“灸耳尖,治眼生翳膜”的记载。《耳穴辨治纲要》云“耳尖……偏于凉”,《耳穴治面病》云“本穴性质属阴,……清凉消急,……清热泻火,……护正之工”。明确阐释了耳尖放血具有清热泻火之功用。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理可以得出外感风热型针眼可以通过耳尖放血的治疗方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耳尖放血在中医眼科学中属于刺络放血技术,可以有效的加强病患的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泻热和开导功用,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针眼患者的寒战及发热等全身的中*症状。《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说明了耳通过经脉与眼睛的关联。耳尖点刺放血通过放血的方法减轻胞睑的红肿和疼痛。用此种方法能够使瘀滞在体内的热*之邪跟随血液一道排出体外,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发挥清热解*,泻火止痛的作用。

临床表明,耳尖点刺放血的治疗方法的确有临床疗效,是治疗早期睑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虽然此方式缩短了治疗时间且操作简单,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并不容易接受,儿童对于放血器具存在害怕心理,因此在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

2、中药熏蒸

《礼记》中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的描述。因此中药熏蒸的治疗方法在古代已经形成,中药熏蒸治疗就是通过中药熏蒸治疗仪对草药进行蒸煮,使药物蒸出的热气直接熏蒸患者眼部,眼部皮肤较薄且血运丰富。

药物蒸汽更容易被皮肤直接吸收,热蒸汽可以使皮肤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加速血液循环,激发组织细胞受体的生物化学作用,促进炎性分泌物的吸收和消散。中药熏蒸是通过仪器不断输出药物蒸汽,直接通过眼部皮肤将药效传达至病处,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红肿,炎症吸收。

采用清热解*药物对患眼熏蒸治疗,除了具有湿热敷的作用以外,还可以通过药物直接接触于眼部,以达到脉络通畅,清热解*消肿的效果,局部热敷的方法适用于早起未成脓的患者。

3、针灸

针灸是通过对穴位进行局部刺激,通过经脉循行,到达病处。阳白、攒竹、瞳子骼、睛明、丝竹空、鱼腰、承泣、合谷、四白等阳经穴位是针刺治疗时的常用穴位。《灵枢·经脉》中记载:“膀胱足太阳……,起于目内眦,……,交巅。”

“胆足少阳……,起于目锐眦,……头角”。阳经的穴位循行均经于目,不仅可以泻阳经的热*,还可以助脏腑泻其热邪。而眼部穴位的选取需在红肿区域以外,选用泻法,达到清热解*之功效。

4、其他

采用口服五味消*饮加减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治疗早期麦粒肿患者,五味消*饮具有清热解*,散结之功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经临床证明亦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二者合用使治疗效果更佳,中药四季青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很好的抗炎和消肿作用。

可选取眼周穴位:攒竹、太阳、鱼腰、丝竹空,四肢穴位:外关、后溪、合谷、三阴交、申脉,对其进行按揉,以刺激穴位有酸麻胀痛之感,穴位多为阳明经之穴,均有泻热之效,三阴交为脾经穴位,而胞睑对应脾脏,可以很好的起到清热化湿作用。

结语:针眼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气候基本没有关联,可以单眼或者双眼发病。目前针眼的中医治疗方法繁多,但是传统方法对于儿童来说有诸多不便之处,采用湿热敷时既保证热度,又要避免烫伤患者,儿童很难把握尺度;中药外敷法更是复杂,多数患者很难按时坚持治疗;耳尖放血虽然对早期麦粒肿有效,但是对反复发作的儿童难以接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