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血泪在军营流淌首都迎外部队军旅生活实
TUhjnbcbe - 2024/3/27 18:18:00

血泪在军营流淌

——首都迎外部队军旅生活实录

《中华儿女》年芦苇(郑北京)

你知道战争中军人们所面对的残酷,也见过阅兵式上战士们所表现出的威武,可是你很难想象和平环境中的军营里,竟然也有超乎寻常的痛苦。这篇纪实作品,通过战争之外血与泪的故事,让你感受到现代军人生活的崇高与悲壮。

——题记

提起我国对外军事表演部队,人们就不禁会想起振我军威三军仪仗队。可是,在北京燕山深处却有着一支鲜为人知的迎外军事表演部队,这就是北京卫戍区某外事团。

这是一支带有传奇色彩的部队,他们从秋收起义的腥风血雨中走来;

为了共和国解放事业,他们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十余次重大战役;

方志敏、粟裕、陈毅、谭振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这个部队战斗和生活过;

电影《上甘岭》反映的就是他们在五圣山同敌人展开的艰苦卓绝、悲壮激烈的战斗场景;

年6月1日,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该团担负了为国际宾客进行迎外军事表演的神圣使命。

他们精湛的技艺不知折服了多少世界各国的元首和将军,可这些战士的许多动人心魄的故事却不为世人所知:

人们只看到这些勇士们胸前的鲜花,可有谁知他们心灵的创痛,在鲜花、掌声、勋章的背后,他们也有苦泪几多……

一、把勋章镌刻在膝盖上

提到该团迎外表演,可以上溯到新中国初建时期。这是我军最早对外开放的军事单位之一,堪称我军开向世界的一面“窗口”。至今他们已表演了余场,共接待来自世界多国家和地区的部长级以上宾客余人次,他们娴熟的技艺和敢打敢拼的作风,受到各国贵宾和上级首长的称赞。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观看了他们的精彩表演,十几年后还在他的自传中写到:“我到过世界余个国家,也参观过他们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的部队,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一位战友的父亲来队在澡堂里见到儿子的肘、膝、胯部块块红肿、血肉模糊,这位老军人掉泪了……

5连3班,在外事表演中担任单兵战术综合演练任务。

战术表演,是步兵训练的精华,也是衡量一个军人军事素质的重要依据。表演战术不仅需要技术全面,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毅力。与其说是“打”战术,不如说是“摔”战术,其艰苦程度近似残酷。

战术训练场上,他们经常是多斤重的躯体加上重达25斤的装备,卧倒后膝、胯、肘来支撑向前快速前进,常年累月的摔打,战术班每人左膝外侧都有一块碗底大小的老茧。

团政委陈高丰介绍说,只要3班的同志们一走进团澡堂,马上就能被人认出来,在他们身上,都有三黑:肩黑、肘黑、膝黑。这是他们平时在操练场上摔、打、磨的结果,烂了皮肉日久天长长成了老茧。

训练场上。

班长崔建明下达“侧身匍匐前进”的口令。只见3班的战士跃进、卧倒、前进,动作迅猛刚劲。把滚滚红尘抛在身后。新兵赵军落在最后,前面的战友已经占领坟包,开始射击,他仍然在艰难地匍匐爬进。看到地上斑斑血印,班长立即喊:“停!”可赵军仍然一丝不苟地伸手、曲腿、后蹬、前移,直到做完最后一个动作,才一瘸一拐回到队列中来。战友们看到他胯部、肘部、膝部鲜血渗出衣外,如朵朵开放的红梅……

战士纪伟的父亲从安徽老家来看儿子,看到小纪在训练场勇猛的摔打、冲锋,打心眼里高兴,儿子不再是那个弱不禁风的学生娃,而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晚上洗澡时,老人看到儿子肘、胯、膝部块块红肿,皮肉模糊,旧伤未愈,新创又起。这位在蒙古边防生活了20多年的老军人掉泪了:“孩子,你受得了吗?”

“爸,没事。过些时候,都成老疤就好了。”

龚超的母亲来队第一桩事就是给孩子洗晒衣被。她看见件件衣服都印着斑斑血痕,母亲的心不安了。她哪会想到,儿子信中说战术班能锻炼人竟是苦到这份上!

她含泪对指导员说:“为了孩子能当兵,俺给他虚报了岁数,小超今年还不到15岁……”指导员理解一个母亲的心,他让龚超到连部当了通讯员。

可两天后,小龚一送走母亲,就披甲扛枪又奔上了战术场。

夏天,战术班住到靶场集训,饭前要先拨弄一层苍蝇。一不小心唇边苍蝇会“啪”地一声响……

这是所有三班人一段难忘的经历。

那时战术班住在靶场搞外事项目革新集训。当时一切都还是初创阶段,条件苦得没法说。大热天,山坳坳里少说也有40多度高温,战友们开玩笑说喝口冷水进去马上就能烧成开水。更要命的是吃饭前先要用大勺子把汤面一层苍蝇拨弄掉,足有四五十只,抵得上一个连的“兵力”。吃时还得小心,一不留神就会“啪”地一声撞在嘴唇上……气温高,水源远,洗澡成了困难。战士们身上都长了蜜桃大小的疖子。因为远离营房,大伙便自己拿小刀剜开患处,塞进棉花,第二天取出,棉花上满是黏稠的脓血。当团长肖占闻讯带着一名军医赶来时,他们动过“手术”的伤口已完全溃烂!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日子里,3个月内他们在障碍场硬摔出一条10厘米深的深坎坎来;8名战士磨破了16套迷彩服、穿坏了28双解放鞋。

老病号孙健记得,他给新战士拉枪栓一上午拉了下。他手指烂了,新兵的肩膀露出了骨头……

4连堪称“神枪连”,在该连,人人都是神枪手。年卫戍区的军事比武中,19枚金牌仅4连就独摘11枚。

出色的射手,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每早他们在连长的带领下,跑五公里越野。一听口令,马上卧倒,屏息瞄准,练就内功。

练完体力练耐力。老兵孙健不能忘记那个上午,新修的靶场静悄悄的,战士们一字排开卧在冰凉坚实的地上,双目紧盯前方,偶尔一两声击发、拉枪栓的声音显得异常清脆。

30分钟的瞄准练习完毕。班长孙建命令战士两人一组互相拉枪栓。打过枪的都知道,子弹出膛时对枪身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高明的射手只要瞄准一次,然后任意击发也会命中目标。为使战士对固定目标连续射击命中率达%,拉枪栓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因为拉一次枪栓就相当于发射一发子弹。

孙健用背包绳拴在新兵杨烈的枪栓上,站好姿势,便开始迅猛有力地猛拉枪栓。

一下,两下,三下……

孙健心里默数着,快到下了,他感到手指有点使不上劲,腕部先是酸,后是痛,最后完全麻木……他看见结实的绿背包绳上沾着粘稠的血,他知道自己的手指已经烂了。

又一下、两下、三下……

“啪!”背包绳突然断为两截!

此时,孙健整整拉了下,新兵杨烈也硬是连续不停地发射子弹发!孙健扶起小杨,只见小杨右肩一片深红,脱下衣服一看,实在让人惨不忍睹:小杨的肩皮破肉烂,露出了骨头!

二、伤心的话,留到明天再说。

我不知如何去叙述一个人的不幸,特别是英雄的不幸。也许,平庸者的不幸能让人心酸落泪感到怜悯,而英雄的不幸却让人于悲愤之余感到振奋。

揣着全连捐的元钱他上了火车。医院里抱住未婚妻,铁打的汉子嚎啕大哭,其情至深感动了所有人……

老兵李刚,黑面浓须。第4年的兵了,可未探过一次家,只能从不识字的老母托人写的信中了解一些家中的消息。让人奇怪的是,小李几乎有一年时间未收到家中的信了,多次写信回家打听,仍是如石沉大海般毫无消息。

终于,小李的同乡探家归队,阴沉着脸跟小李说:“李刚,我到你家去过。作为战友我不应该瞒着你,但你一定要挺住!”

小李的心一沉。他马上意识到不幸已经降临在他这个几乎是一家之主的长子身上。

原来,小李的父亲去世多年,丢下李刚和两个年幼的妹妹,与母亲相依为命。是母亲一个人到山上烧石灰挣点血汗钱养活了兄妹们,还让李刚读完了高中。当大妹妹正读初二时,母亲不幸从烧石灰的窑顶摔下来,造成全身瘫痪,整整一年时间,如不是未婚妻阿梅的照顾,这一家不知如何才能捱过难关!

连里当即开会研究,第二天让他揣着全连捐的元钱上了南下的火车。

母亲已面目全非。一生的辛劳加上病痛的折磨,李刚认不出这就是生他养他相依为命几十载的母亲了。未婚妻阿梅一年来省吃俭用,用一分一毛挣来的钱供两个妹妹继续上学,缴巨额医疗费,为李母端屎端尿,买营养品,干家务活,这些就是亲生女儿也难能做到啊!

望着破败的家,这个在外国元首面前也潇洒自如、威风凛凛的汉子的心碎了。

黄昏,他踱到父亲那长满蒿草的坟前,轻轻地俯在镌刻着一个农民简单一生的墓碑上。此时,只有这块石头感觉到一个军人的悲泣是多么沉重无比。

假期快满。能借的钱都借了。可妹妹们依然衣不蔽体,就连作业本都是老师们凑钱买的。家中的一屁股债还等着还……

今晚月多好,人儿已憔悴。还是初恋时那轮明月,还是在村后的老枫树下,阿梅轻轻说:“刚,你就安心到部队上去吧。妈的病不是一天两天能治好的。钱,我能挣到,我在县城找了一家主人,给她带孩子当保姆能拿不少工资……家里的事你千万别老记挂着!”

李刚说不出话来。是啊,他除了内心无比愧疚还能说什么呢?——当别人探亲回家成双成对花前月下,甜蜜地设计未来的小巢的时候,他却只能和未婚妻在这明月绿树下叹息和悲泣!

第二天,李医院。他要用卖血来尽一个儿子和兄长的责任。

在病房里,他看见了阿梅。阿梅正挽着胳膊让那吓人的粗针管吸着体内殷红的鲜血,少女的手臂是那样的蜡黄和削瘦!

李刚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抱住未婚妻,铁打的汉字“呜”一下子嚎啕大哭,其情至深感动了所有的人……

每月津贴21元,他汇给滴滴20元。当他告别病危的父亲上了火车,父亲却离开了人世……

程起亮,一个很内向、从不引人注目的小伙子。曾因3分之差从此与大学无缘。

大伙都觉小程是最孤僻、最不合群的兵。

其实,了解了他的身世,大家都会同情他的遭遇钦佩他的人品。

父亲肺结核长年卧床不起。在皖南极偏远贫困的山村,患上这种病就等于给一个人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小程兄妹7个。两个姐姐出嫁,三个哥哥也相继自立门户,在农村,分了家的父子形同外人。

小程的处境可想而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程一边上学一边干农活,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每年那盖着大红印章的三好学生奖状使家里破败斑驳的土墙显得稍有些生气和光彩。

终于等到高考。他却因3分之差名落孙山.

有好心人说,送点礼找找门路也许还有希望;也有人说,这样的成绩再复习一年考个名牌大学没问题。

同样聪明刻苦的弟弟也读到了高三,而家里景况绝对供不起两个人读书了。

于是,小程来当了兵。当听说要去的地方是“北京卫戍区”,全村男女老少都松了口气:这回亮娃有奔头了,在北京当兵那可是能同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一个锅里吃饭啊!

新兵连一个月21天的津贴,他每月汇给弟弟20元,只留下1元钱买必需的牙膏牙刷。整整3年他没舍得用一次香皂、买一袋洗衣粉。

弟弟终以优异成绩被安徽大学录取。

不久,不幸的消息传到军营。父亲怕捱不过中秋节了。老人的梦里都喊着他最喜欢的亮娃的名字。

小程一路风尘赶到家。父亲的确快不行了,灰暗苍老的脸因为见到儿子才挤出一丝笑容来。

好心的同村人来问:“天安门啥样?”“你啥时分配?”也有人提醒,你留北京了一定对我们大家有个照应,不要硬了翅膀就不认人……

小程的心情无比沉重。善良的乡亲们啊,你们把在北京当兵看得比考上大学还神圣,可我3年了连天安门啥样都没见过啊……

假期满了,而父亲的病情没见再恶化。小程无奈只好带着无限的牵挂告别尚存一息的老父,踏上北上的旅程。

当他赶回连队,一眼看见了在他的床上放着一张电报纸。父亲去世了!一看去世时间,那时他坐在火车上还不到2小时!

小程双手猛擂自己的脑袋:“我真蠢!要知道是这样,哪怕挨处分我也要再等几天啊!”

他们代表军队代表国家为外宾表演,可他们大多一贫如洗。堂兄带女同学来京考察,为借顿饭钱他跑遍了18个连队;母亲生病借款元,竟整整三年还未还清……

有人做过这样一番调查:北京某所小学的近千名学生中,月消费水平在元以上的占总数的90.6%。

面对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大多数人的心态是平静的。可如果你听说在这个部队,一名战士因为母亲生病借款元,整整还了3年还未还清时,也许你要感到诧异甚至怀疑了。

是的,这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了——区区元不够“大款”搓一顿的小数目,怎么会成为沉重的债务?而且竟整整3年还不清?

这不是笑话,更不是耸人听闻。下面还是一个真实得令人让人心酸的故事——

战士小王,从小同堂兄一块长大,一同上学,一同回家,大人们都说这哥俩赛过亲兄弟。

这日,堂兄忽然从北京站打来电话,要小王去接他。电话里特别嘱咐,一定要弄出点“派”来,因为堂兄还带来两位大学女同学,来京考察前就已在她们面前夸下海口,说到北京一定去小王所在部队,那儿是迎外表演单位,保证能让她们吃好玩好。堂兄要小王一定挣回这个面子。

小王心急如焚。这个月24元津贴早已用完,现在连去趟北京的钱都没有,怎么能接回远在千里之外的三位客人?

搜遍所有衣兜,毛钞、硬币倒有一堆,可惜离可以弄出点“派”的数目,还差得太远。借!此时只有去借了。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班长还有10元钱准备给女友寄生日卡的。得,先委屈“嫂子”了。

人接回来了,可堂兄却有些不快。因为他曾在女同学面前说过迎外兵如何如何神气,谁料想却是挤了半天长途汽车,吃了一顿馒头和大锅菜……

天快黑时,堂兄把小王叫到一旁:“咱们兄弟一场,你得给我个面子。人家是我的同学,而且我已把大话说出去了……晚饭你看着办吧!”

此时,小王为难之极。凭自己与堂兄的感情,此次千里迢迢来部队做客,好好招待一番实在应该,可这正是津贴费“青黄不接”之际,以往要借钱办事得提前一月跟战友打招呼,尽管这只是微薄的20多元钱,可谁没个事要办哪!

堂兄也把话说到这份上。小王知道连队食堂的馒头和咸菜的确让两个女学生难以下咽。没法,还得借!

小王走出房门,心头竟涌出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与凄凉来……

1连、2连……7连、8连、基层、机关……

该借的地方都去了;能借的人都借了。

小王清楚地记得,2个小时内他硬是跑遍了18个连队!

在驻地不远小镇那喧嚣的小饭馆里,望着堂兄和两个女同学边吃边开心的嬉笑,小王真想大哭一场!

满怀希望他赶回家“相亲”,对象见到他膝盖瘪下碗底大一坑,亲事马上告吹:再穷也不能嫁给个残疾人!

表演场上,迎外宾们精神抖擞,技艺高超,赢得无数掌声与荣誉。可当他们一拿起爱神丘比特之箭,却大多深感力不从心,他们找不着准星。

这些天小林无比兴奋。

家中来信,说第4个姑娘要“见一面”。对小林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没法不激动的好消息。他借一套新兵刚发的军装,用多年积蓄的元钱到商场为女友及未来的岳父岳母买了礼品。

用战友的话说这是“孤注一掷”了。

因为这是第4个了.

情况出人意料的好。尽管女方父母对他的考察比征兵体检时还深入细致。又问了些“能不能提干”、“让不让随军”之类的“军事术语”,总算过了第一关。

小林现在才知道,这些人想成为“军属”竟对部队条例条令、规章制度了解的比自己还多。

女友也特别的好。睡觉前还打来了滚烫的热水让小林洗脚。

小林把脚放在洗脚的木盆里,不禁无限感慨,多好的姑娘!他忽然觉得自己活了25个春秋,今晚他最惬意最舒畅!

他挽起裤脚。女友一眼看见了他的膝盖。

膝盖上没有半月板。那是摔碎后被军医像捡碎玻璃碴那样摘除了,现在只剩下碗底大小的深坑。

姑娘尖叫一声,差点晕过去。同前3次一样,小林此行的收获还是同样一句“批示”:“再穷也不嫁给个残疾人!”

三、血染的风采

迎外表演的靶场位于燕山脚下,靶场对面是座鞍形山,山前是一片开阔地,方圆亩。表演军事项目,必须给人一种实战的感受,否则就失去了表演的意义。

整个表演场地按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形设置。为了使表演既真实又有气势,仅在战士必经的一些地段设置能显示敌人炮火阻拦的雷管,就有多个。一场表演得动用兵力余人,耗费炸药余公斤,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着,没想到雷管提前一秒爆炸……

年5月22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来访。

同往常一样,热烈的掌声宣告这次外事表演又获圆满成功。而此时,一辆军用吉普车却悄悄急速驶出,直奔团卫生队。

一进卫生队院门,战士陈金忠和周国荣被扶下车来。他们一个捂住左眼,一个捏住左耳,鲜血顺着脖梗在无声地流淌……

卫生队长及时给他们做了手术。对于这些战士,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军医再熟悉不过了,甚至背得出他们身上有多少块疤痕。

眼下,这两个满脸鲜血的人又是怎么回事呢?

陈金忠左眼眉被击中,差一点就伤及眼球,周国荣左耳被击穿,伤处血肉模糊。原来,表演中陈金忠和周国荣发挥良好,按预定时间到达炮火阻拦地段,显示炮火的雷管却意外地提前一秒爆炸……

此时,表演进入高潮,他们顾不上擦一下脸上的鲜血,打敌机,爆破铁丝网,发起冲击,搜索残敌,整个表演一气呵成,惊心动魄。

台上掌声鼎沸。后台周国荣昏倒在地,陈金忠眼前的世界一片血红……

第一次表演“头开酒瓶”,训练还不到20天的他昏过去两天两夜……

周得喜,被人誉为“铜头连长”。

这个从战士直接提为上尉连长的山西汉子,提起第一次表演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表演硬气功的一名老兵病倒了,可马上就有外宾来访。

老连长让这个憨头憨脑的小伙上场代替战友。说实话,才训练20多天,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毅然走上表演场。抄起啤酒瓶,抡圆了玩命往头上猛一击,眼前金星四溅,他听见了玻璃破碎的声音。他又拿起一个,又一个……

就这样,4只酒瓶在他的头顶碎成碎玻璃片,可他却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从掌声中走下后台的。

他昏倒在地,一昏迷就是两天两夜。

周连长说,侦察兵训练强度太大,不少战士到复员时,因为练“铁头功”而落下个刮风下雨天气变换时便头疼的毛病。战士们大多年纪轻轻便“谢”了顶,因为日积月累的敲打,受力部位已形成老茧,再也长不出毛发。

姚成标神情自若地同越南国防部长合影留念。可此时,鲜血已将他下半截绒裤浸透……

年入伍的老兵姚成标的腿上,有一道任何人都不知道的5寸余长深疤。即使是现在想起当初受伤的情形,小杨还是心有余悸,因为当初稍有不支,就可能导致整个表演的失败。

那是年12月10日的一场迎外表演,由于历史上一些众所周知的复杂原因,大家对表演的份量都惦记在心。

当小姚在战术综合演练中进行到“跨越残存障碍”时,意外发生了:坡度为45度角的踏板有一根不起眼的铁钉,当小姚起跳时,他听到大腿内侧“噗嗤”一声,知道坏了。可当时的情形不容多想,他仍然借助上跑的惯性,跃上10余米的半空中,在这样的高度完成了出枪、点射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表演结束,姚成标方知自己的腿被铁钉划出长长的口子,厚厚的绒裤硬是被铁钉划得几乎碎成两截!血,以不可阻挡之势奔涌而出,而此时,越南客人要同所有参加表演的战士合影留念。

小姚毅然走进观礼台,他神情自若地同越南国防部长段奎大将握手、敬礼、合影,而此时鲜血已将他下半截绒裤浸透……

父亲留下60万元资产的工厂等他继承,可他一留又是两年。当弟弟成为富翁时,他还只有一床灰棉被……

仪仗队里护旗兵任玉华,家中几次来电报,让他火速回家,病危中的老父非常想见他最后一面。可当时有两场外事活动在等着他,新兵上不了场,军事表演离不开护旗兵,就这样父亲带着永远的遗憾告别了这个世界,丢下自己一生苦心经营的一个固定资产为60万元的工厂.

母亲来信,要他复员回家继承父亲的事业,也好对年迈的母亲和正上大学一年级的弟弟有个照应。

可任玉华留了下来。

第四年,连里专门开会研究,决定让任玉华复员回家:正因为他是个好同志,所以更不能亏了他。

家里这时又来信说,如果他再不回去,那么只好让读大学的弟弟辍学回家经营工厂了。

任玉华知道,他的选择将改变他的一生。更多的人认为,任玉华肯定会选择复员。

护旗兵不仅要身体条件特别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军事素质。新兵还一时上不了场,如今正是部队需要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又留了下来。

当中途辍学的弟弟成了大富翁时,任玉华还只有两身褪色的绿军装和一床拆洗的发灰的军棉被。

老华侨参观完表演,眼里噙着泪花,激动地写道:中国将最强!

在战士们记忆里,所有人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太阳很温和地照着燕山,这在塞北是个难得的好天气。一辆大轿车驶进靶场,车上坐的有双鬓斑白的老人,也有黄皮肤、黑眼睛却操英、日、汉等多国语言的儿童。这是一个由华侨组成的参观团。

看完表演,那位领头的年岁最长的老人,双眼噙着泪花,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奋,让同行者拍下一张又一张他与战士的合影。

有人送上洁白的宣纸。老人用颤抖的手,代表参观团所有成员也代表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在大纸上写下:中国将最强!

这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欢呼声,这是历尽沧桑老人对祖国未来的热切期盼。

也许,用“特别能战斗”、“甘于吃苦”、“无私奉献”等用滥了的评语来描述我们可爱的迎外兵至多只是一种肤浅而又抽象的认识,多少年来,这些年轻的战士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部队的军威,一直默默地拼搏在这距离首都只有几十公里的偏僻的燕山深处。

虽然,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可却不能像体育健儿那样把名字镌入奖杯。尽管他们在外国人面前壮了我军军威,可他们没有金牌没有奖金,甚至连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也鲜为人知。

但是,这群年轻的士兵却是我军的骄傲,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人们不会忘记在那燕山深处的迷彩兵,他们年轻英俊的身影,将永远镌刻在燕山之巅。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泪在军营流淌首都迎外部队军旅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