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罗生门一个疖子,完成了人物由善变
TUhjnbcbe - 2024/4/7 17:33:00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http://m.39.net/disease/a_f8o36k9.html

第一次看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看的第一篇就是《罗生门》。

当初看《罗生门》的时候,我以为就是黑泽明导演的电影《罗生门》。小说看完后,才发现不是的。再后来,又发现,原来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是芥川《罗生门》和《竹林中》两篇结合的作品。

说实话,我这人脑子不算灵光。看好多东西都不太懂其内在的含义。就像那句话一样: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我就是看了个热闹。

看完《罗生门》,我没觉得热闹。只是心情有点沉重,脑子有点懵。故事到底讲了个什么?又想表达什么?

我是懵逼的,甚至连故事都不能完整地复述下来。

最后我看了好多人的评论和解析,自己把小说又反复看了好几遍,才理解的。

一个仆人失业,在罗生门的门楼下避雨。晚上的时候,在罗生门的门楼上,看到一个小老太在拔死人的头发,说是做假发,为了维持生计,没法子,不然活不下去。而这个仆人其实跟小老太的处境很像,要想方设法地维持生计,活下去。可怎么活呢?仆人脑子里产生了分歧,是饿死,还是当强盗?可当强盗,哪有勇气啊。仆人正为这事情发愁,却看到了拔死人头发的这一幕。小老太说,没法子啊!不这样,活不下去啊。他也从小老太口中得知,被拔头发的那个女尸,生前也为了维持生计,用蛇肉冒充鱼干卖给别人,大家都是为了生计,都是没法子啊。

这个仆人,在这一刻,突然找到了做强盗的勇气,也找到了做强盗的理由。在仆人的脑海中,不存在饿死这么一说了。

最后,仆人抢了小老太身上的衣物,消失在了黑洞洞的夜幕中。

反复几遍的阅读,也让我体会到了那句话: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今天我想说说文章里面关于疖子的描写。

疖子,象征着仆人心里,由善到恶的转变。

疖子第一次出现是这么描写的:仆人垫着他那褪了色的藏青夹袄的下襟,坐在七级石阶的最高处,一边摸着右脸上刚刚冒出的疖子,一边茫然望着外面飘落的雨丝。

这个是仆人刚到罗生门避雨,正在为未来生计发愁,迷茫的时候。

疖子这个时候是刚生出来的。

这个时候,仆人内心已经有做强盗的想法,只不过最后善良压制住了这种邪恶的想法,他宁愿饿死,也不愿做强盗。

疖子第二次出现是这么描写的:楼上透出的火光,隐约照见男人的右颊,短短的胡子茬里,可巧看见那个红肿的疖子。

这个时候,疖子红肿象征着仆人由善转恶的前奏,是仆人即将发现小老太拔头发前的描写。也就是小说即将出现的高潮以及人性转变的关键部分。

疖子第三次出现是这么描写的:仆人把刀插回鞘里,左手握着刀柄,冷冷地听她说话,右手又去抚弄脸上长脓的疖子。听着听着,仆人渐渐鼓起了勇气,那种刚才在门楼下所缺的勇气。

我故意把第三次描写疖子的下一句也写上了。

第三次描写疖子,是已经长了脓的疖子。证明疖子已经从里面烂了。也象征着仆人完全由善变恶,从骨子里变恶的事实。下面的那一句也直接证明了,仆人已经完全是弃善从恶了。

仆人抢了小老太衣物后,跑进黑洞洞夜色里的那一刻,也就是疖子烂了流脓的那一刻。

用一个疖子完成了人物心理由善变恶的完整变化。厉害!

我觉得小说每一个细节描写都有作者的用意。

我也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发现,《罗生门》好多个版本翻译都是有区别的,我专门看了关于疖子的描写。很多都不一样。有些翻译只是把疖子当成一种固定的事物来翻译,没有随着人物变化而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天气的变化,景色的变化,甚至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该是为角色服务的,而不是像个花瓶一样摆在那里,就只是个花瓶,一种可有可无,没有深意的东西。

当然,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描写,也都是根据角色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描写,前后多看几遍,多想想,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见解和解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罗生门一个疖子,完成了人物由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