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黄县话里与药有关的词儿,你都听过吗
TUhjnbcbe - 2024/5/20 5:05:00

在黄县话里,“药”的一个含义是指发生化学作用的物质,如火药、炸药等,这些暂且不论。这里说的是与治病有关的东西,指药物,如中药、西药等。还有一个义项是用药毒死,如药鱼、药老鼠。也指食物或药物使人中毒,比如:发儿芽嘞土豆不能吃,光药人。有时也指味道发苦,比如:这个药太难喝喽,药人。还可以引申为精神上的迷惑与毒害,比如:你真叫他药儿喽。

黄县话里把医术不太高明的江湖医生叫作“芦荡儿医生”,这名字显得很草根,也很有喜感,远比“游方郎中”之类接地气。医生开的处方叫“药方儿”,药店叫作“药铺”“药匠铺”,把药剂师称为“抓药嘞”或“小药匠”,抓药称为“佮服药”(“佮”普通话读作gé,黄县话读作gá,这是因为g作声母时,部分e音读作a,如“割”“葛”“蛤”等均作如是读。“佮”,《说文》释为“合也”,《集韵》释为“合取也”,“佮服药”即为合服药)。

称药用的小秤叫“药戥儿”,研药的研钵叫“捣臼”,还有一种比较大型的碾药材的用具,铁制,船形,行内称为“研船”的,黄县话称之为“药碾儿”。熬药的器具称为“药壶”“药铫儿”,也叫“药罐儿”,常用来比喻经常生病吃药的人,即“病秧儿”,含有戏谑的意思,比如:他从小就是个药罐儿。黄县民间有种说法叫“药罐儿借喽不用还”,就是药罐子借出去之后是不兴还的,主人家要用了自己去拿,还药罐子有送病上门之嫌,现在加以改良,药罐子可以还了,不过还的时候里面要压上几块糖,这样就“破解”了。类似的习俗还有请人帮着买药一定要给人钱,不然会被视为“妨人”。

在剂型上,黄县话把丸药称为“大药丸儿”,水丸称为“小药丸儿”,散剂称为“药面儿”,片剂称为“药片儿”,液态的药叫“药水儿”,如紫药水儿,就是龙胆紫,溶液为紫色,医药上用作消毒防腐剂。红药水儿也叫二百二,即汞溴红,是常用的皮肤创伤消毒药。塞入人体腔道的栓剂称为“坐药”。涂抹用的膏剂称为“药膏儿”,如眼药膏儿。贴敷患处治疮疖、消肿痛的膏剂称为“膏药”,全国闻名的黄县柳条膏即膏药之一种。狗皮膏药是把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的一种膏药,疗效比一般膏药好。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而在黄县话中,狗皮膏药还有缠人的意思,比如:他成天跟儿我腚后,和个狗皮膏药样儿嘞。直接用草药外敷称为“烀草药”,多用来治疗跌打损伤。中药熬制的汤剂称为“汤药”“草药”,有时也戏称“苦水”。用药材浸制的酒称为“药酒”——过去农村几乎家家泡有药酒,摆在东儿家柜顶上,家中的男劳力收工回家,先要倚着柜子倒上一小盅药酒,“吱儿”的一声喝下去,为一天的辛劳划上个句号。针灸叫“下干针”“扎干针”——相比于肌肉注射,这个针是“干”的。静脉滴注也是有了西医才出现的,黄县话叫“挂吊棒”——黄县人给瓶子叫“棒儿”。

按照药的种类分,黄县话把止痛药叫作“抗药”——帮助人抗过疼痛的药。有的地方把减缓症状、镇痛解痛的药物称为“挡药儿”,不过“抗”更能体现病情的严重和抵抗的艰难。这类治标不治本的药也叫“顶药”,引申为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你这招儿是顶药,管不了什么用。麻醉药称为“麻药”,外科手术要用到,称为“打麻药”。止血生肌,能促使伤口快速愈合的药叫“长药”,也叫“刀疮药”——《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中,孙悟空与虎力大仙赌斗砍头,“八戒道:‘哥哥,可用刀疮药么?’行者道:‘你是摸摸看,可有刀痕?’”可见刀疮药的叫法是早已有之的。老家村子里有户人家有祖传的刀疮药秘方,据说佮药时要用到焙糊了的头发和没长毛的小老鼠,听着有些吓人,用起来效果却着实不错。这里的“疮”轻声变韵,“ang”读作“eng”,“生口疮”“书坊”“衣裳”“地方”“稳当”都是这么读的。带药的纸捻或纱布条称为“药捻儿”,因为皮肤的愈合速度要快于肌肉,所以外科治疗时把药捻儿放入伤口或疮口内,这样才能从里到外收好口。治疗眼病的药叫“眼药”,滴到眼里有点“杀”眼,所以黄县话里“上眼药”比喻说坏话借机整人,就是给他捏点芝麻盐儿的意思。给儿童打蛔虫的药称为“打虫儿药”或“虫儿药”,一般做成宝塔糖的形状。“蒙汗药”是梁山好汉经常用到的,黄县话里也有这个说法,比如当妈的哄不睡孩子,便发狠道:“再不睡弄点蒙汗药给你吃儿它。”

黄县人把带有中草药的气味或味道称为“药腥味儿”,强调的是难闻,比如:他爹一病半年,屋儿里老是有一股药腥味儿。还有个词儿叫“药香味儿”,强调的是药香,比如:小茴香有股儿药香味儿,包饺儿有人吃儿不来。这里“药香味儿”“小茴香”的“香”都是轻声减音,“iang”读作“ing”,“模样”“风凉”“姥娘”都是这么读的。这篇文章通篇说药,也可以说是满纸药香味儿了。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县话里与药有关的词儿,你都听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