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际关系中,渴望被人欣赏是一种本能的心理
TUhjnbcbe - 2024/10/18 17:22:00

戴尔·卡耐基是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在卡耐基成人教育机构及其遍布世界的分支机构中,接受卡耐基式教育的人数多达几百万人。包括名流巨贾、各界领袖、军政要员,甚至有几位总统。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使生活更加幸福与快乐,是卡耐基所关心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建立了一些简单而又深刻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基础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其中的第一条原则是:不要批评、指责和抱怨。服务于卡耐基成人教育机构的教师们,采取的不是那种传教式的讲授方式,而是鼓励学员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而教员要以同情和注意的态度聆听别人的讲话,要以人际关系的原则来思考与说话,以此显示出人际关系的真正精神。

卡耐基的学员们所学到的,是这样一种态度,即相信别人,相信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一位妻子听了这条原则之后说:“我以前总喜欢批评别人。我老是指责丈夫和孩子随便丢袜子,或泼翻咖啡等等。

我开始理解这些小事实在不重要。批评、指责解决不了问题,通常还会制造争吵,一吵就吵好几天。”卡耐基曾指出:“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防卫,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批评也会危险,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到他自认为重要的感觉,还会激起他的怨恨。”

因此,卡耐基建议不要去批评、去指责别人,而是要去“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揣摩他为什么做出所做的那些事情。这比批评更有益处和趣味,并且可以培养同情、容忍和仁慈。”

这些确实是至理名言,完全应该将它放在人际关系诸原则的首位。它的确太重要了!如果人们都试着去了解别人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与批评,生活就会有意思得多,也会幸福、快乐得多。为此,人们就必须放弃那种自恋自大及唯我独尊的心理,转而相信他人的重要性,并试着去了解、去尊重。

表现出诚实的欣赏与感激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重要人物,都渴望有所成就,都渴望能被人欣赏。这是发自人性的要求,没有什么不对的。不过,这种要求有时候会以可笑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丹麦王子的婚礼中就曾出现过这样一种场面。

一个法国的普通工人,穿着一套非常考究的礼服神态高傲而又从容地出现在庆典之中,引得宾客们议论纷纷,但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他的行为引起了警察的怀疑,在盘问之下,这位法国人道出了原因。他说他一辈子都想找到那种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因此才有此一举,好在此举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也就作罢。正如威廉·詹姆士所说的那样,人类本性最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

注意,他用的是“渴望”一词,而不是淡淡的希望、向往之类的词,它表达了这么一种强烈的倾向。如果能得到别人由衷的欣赏,其效果将是非常惊人的。

美国的《读者文摘》在年3月摘要刊出了一位名叫珍·林兹川的教师写的文章,叙述了一段令他感动也改变了他的心境的经历。在长期外科手术之后,加上春天的冷雨敲打在窗户上,使得他的心情更加低沉。“我觉得孤独、渺小,已经被全世界忘记。世界没有我,似乎还是一切很好。”

“然后来了一封信,带来一个老师的一张纸条。这位老师只是我每天早晨到学校去在路上相遇的点头之交。“亲爱的珍”,纸条上写着,我马上就要去上课了,但是在学生到来之前,我必须写几句话给你。

自从你生病之后,我一直想念和渴望再见到你的微笑和挥手致意,今天早上复又如此。我祈祷你早日康复。你可能没想到会收到我这张便条,但是看不到你,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是不如以前那样快乐的一个地方了。我不写这张便条给你,你怎么知道这种情形呢?”

“突然之间,使我麻木颓废的低沉心情已悄然而去。某一个人在想念着我,某一个人需要我,这种感觉比医生开给我的药还要有效。”

当然,告诉一个人你想念他、需要他,你欣赏他,并不一定非得在他生病的时候。在平时没事的时候,仍然会给人以惊喜,使他能得到宝贵的收获。将这种思想运用到人际关系之中,就是要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这样,你在两个月之内所交到的朋友,要多过你花两年时间要别人对你感兴趣所能交上的朋友。

卡耐基在《如何使你丈夫的朋友喜欢你》这篇文章中说:“下次你遇到你丈夫的朋友,你要记住,他对他自己、他的需要和他的问题的注意和兴趣,要千百倍于对于他和你的问题的注意和兴趣。他对他颈子上长的一个疖子要比对在非洲发生四十次地震,还要来得更加注意。”

这就是人性,大家都这样。对我们来说,对别人感兴趣,能表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同情心以及良好的修养。同时,对别人感兴趣,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另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可以使我们看到另一种不同的生活,看到生命的复杂、丰富、广度与深度,这可以弥补我们自身经验之不足。因此,这也会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

做一个好听,鼓励别人说他们自己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人倾听他们的谈话。心理学家、辅导人员和宗教领袖都发现,一个人有了问题,有什么心事,如果能对某个人说出来,这个人的心理压力常常就可以大为减轻。相反,如果凝积于胸中,则于身心两方面都是有害的。

多听听别人说话,不要自己说个不停。这条原则很简单,可是,确实很重要。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卡耐基有一个学员名叫路易斯维尔,他是个很成功的房地产推销员。正像许多取得成功的人士一样,他也非常喜欢吹嘘自己推销的成绩和技巧。可是,他发现同事们并没有把他当作一个英雄,相反,却讨厌他。

后来,“我决定不再吹嘘自己,而要用更多的时间听听别人说些什么。现在我问他们的工作效果,听他们谈他们的工作经验,结果他们完全改变了对我的态度,使我大为惊讶。现在他们都很欢迎我和他们在一起,我计划以后还是多听他们的谈话。”

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仅仅是倾听了别人的谈话吗?当然不仅仅是这样。因为,乐于倾听别人谈话并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他已经实现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只谈自己的,是一个自大的、自私的、自负的家伙。

而听别人谈话,则说明他已不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说明他已经意识到别人也是重要的,应该得到自己的尊重,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是值得学习的。这是一个根本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其意义是重大的。

将这种做法用于工作、交朋友以与家人相处,或是其他社交场合,都会一再获得报偿。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这种说法,说某个人是一个好工程师、好干部等,就是说他是为工作负责并颇有成就,可是,他却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几乎从来不放下手中的工作与家人聊聊天,即使在家中,他会将工作中的事或情绪带回家中。他沉浸在工作之中,忘记了与家人进行思想与心灵的交流,因此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不快甚至是不幸。其实,与家人进行交流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也不需要高度的技巧。

在你的工作之余,你只要时不时地抽点时间与妻子或小孩子说几句话,陪他们散散步,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就很容易得到满足。家庭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增色不少。在与妻子、孩子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凝神倾听,而不能敷衍。

这样,只要时常花点时间与家人在一起,生活就会美好许多,家庭的悲剧就没有那么多。这里,同样关系到一个转变态度的问题,说起来确实是再简单不过了。可是,许多家庭的不快与不幸,正是与此息息相关。而快乐、幸福的家庭,必定是全家一起聊天比较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际关系中,渴望被人欣赏是一种本能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