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干净的家长希望每天都把孩子洗的干干净净的,但是,秋天气温变化多端,发病率高,儿童的抵抗力弱,如果在不恰当的情况下洗澡,容易影响儿童的健康!在这里,建议不要在以下这6种情况下给孩子洗澡。
吃完饭后不要马上洗澡
吃饭后不洗澡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孩子吃饱后立即洗澡,那么全身的血液都往皮下毛细血管流动,导致胃肠道的血流将相应地减少,从而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其次,因为孩子吃东西后胃会处于扩张状态,所以立即洗澡容易胃反流,引起呕吐甚至窒息。因此,通常应在饭后1-2小时后洗澡。
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澡
秋天温度适宜,孩子在户外活动频繁,常常在户外疯玩回家后,全是臭汗。此时,如果立即带孩子去洗澡,这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一方面,剧烈运动后,毛孔完全开放,脱衣服寒气入侵,孩子容易感冒;另一方面,热水会刺激儿童的身体毛细血管进一步扩张,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容易出现头晕、胸闷、失明,甚至晕厥等现象。如果长时间运动后洗澡,你的孩子可能会患有慢性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先用干毛巾擦拭孩子的汗,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孩子的体温和心率恢复正常,再带他去洗澡。
皮肤受伤时不要洗澡
如果孩子的皮肤有脓疱病、疖疮、烫伤、外伤等损伤时,不要给孩子洗澡,否则皮肤损伤容易扩散或污染伤口。如果实在想洗,建议用擦浴。
此外,接种后,接种部位也会留下细小的伤口。如果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进入针孔,孩子洗澡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孩子接种疫苗后,最好不要在24小时内洗澡。如果给孩子洗澡了,至少要观察2天,看看注射部位是否红肿,孩子有没有发烧等症状。
不要在发烧或退热48小时内洗澡
在发烧后给孩子洗澡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但事实上,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当儿童的体温高于38.5摄氏度时。此时,儿童对冷热刺激敏感,血管和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如果洗澡,全身的毛细血管就会扩张,导致孩子主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出现急性脑缺血、缺氧,甚至休克、抽搐等问题。另外,发烧48小时后,不要给孩子洗澡。孩子的身体处于虚弱状态,特别是抵抗力差,洗澡时易受寒风的影响,再次引起发烧。
睡觉前不要给孩子洗澡
通常父母喜欢在睡觉前给孩子洗澡。他们认为洗澡不仅有助于睡眠,而且还可以节省睡觉前洗手和脸的麻烦。睡前洗澡会刺激孩子身体循环加快,心率增加,大脑温度升高,不容易入睡。此外,如果头发以湿的状态入睡,孩子会容易感冒并引起头痛和感冒。建议在睡前两个小时给孩子洗澡,不仅要洗去一天的疲劳,还可以促进睡眠。
孩子们饿了的时候,不要给他们洗澡
研究表明,当身体饥饿时,血糖水平会下降。在洗澡的时候,大人还会出现头晕、身体衰竭等低血糖现象,更不用说孩子了。孩子在饥饿时洗澡,只会进一步消耗体内的能量,使他头晕、晕眩甚至休克。而且,当孩子饿了,洗澡的配合度不高,容易哭,往往导致洗澡不能顺利进行。
除了这六种情况不洗,孩子有三部位脏也不要洗得太干净。
耳朵
很多家长都有强迫症,看孩子耳朵有耳垢,想挖一挖。但实际上,耳垢具有清洗耳道、消毒和保护耳膜的功能。经常清洁孩子的耳朵,会失去耳屎来保护耳朵,孩子娇嫩的外耳道皮肤也很容易受伤。一般来说,孩子的耳垢不需要人工去除,它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哈欠时,随着下巴的运动,在皮肤毛发的推动作用下,自动排出。
鼻子
鼻腔本身具有免疫、自我清洁、屏障等功能。如果清洗不当,反而会损伤儿童的鼻粘膜,破坏鼻腔的生理环境和免疫功能!因此,除非孩子的鼻子被严重阻塞,父母不应该轻易地清洁孩子的鼻子,以避免“好心做坏事”。
私处
儿童的私密部分与成人不同。用水清洗它即可,不要用力搓。有些妈妈把女孩子私处的分泌物当成“脏东西”,故意擦掉。但事实上,这些分泌物并不脏,对粘膜有保护作用,这是天然屏障。过度的清洁会失去这种屏障,导致孩子的私处菌群失衡,有可能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