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脉诊迟寒数热,数脉一定是火热吗有
TUhjnbcbe - 2025/1/10 0:10: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黄帝内经里的养生名言#

中医脉诊:“迟寒数热”,数脉就定是火热吗?至少有六点需要区分。

脉诊,应该是中医四诊法里最难掌握的一种。毕竟,大部分精髓都有点“可意味而不可言传焉”,需要一定的经验才能逐渐掌握。甚至,尽管历代名医辈出,但谁也不敢自诩二十七脉全部掌握,可见脉诊之难。

一般来说,中医常把脉象分为“二十七脉”,也就是说,至少有二十七种脉象。而作为最基本的四种“门类”,又以“浮、沉、迟、数”最常被提及。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医在接触脉诊之时,首先了解的,必定是这四种。

“浮沉迟数”四脉和证候的对应关系,中医有非常形象的解释,认为它们又和“表、里、寒、热”一一对应。而数脉所对应的,正是我们普通人听得最多的“热证”。

但是,深究起来,数脉真的就完全是热证之侯吗?也就是说,只要见到数脉,就一定属于火热证候吗?这显然也是不正确的。

首先,我们需要大致了解一下,什么是数脉。

什么是数脉者?大多数医家都会一致回答:“数脉者,来快去也快,一息六至”。如《脉经》云:“数脉来去促急,一息六七至”。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六至为数、数即热证”的描述。

关于数脉对应的证候,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也有比较详细的阐述:“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此为欲解也”。

因为医圣张仲景在中医界的崇高地位,《伤寒论》对数脉的论述,是比较被大家公认和接受的。“迟寒数热”之说,更是可以上溯到《难经》:数则为热,迟则为寒。

我们今天讨论“迟寒数热”,并非要否定这个说法,而是在此基础上补充其未尽之意,这是需要首先明确的地方。关于“数脉即热证”的补充,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甄别:

1、外邪有数脉:初感寒邪的时候,此时的脉象,大多是紧数之像,既然是“初感寒邪”,寒邪还没来得及传经,当然也不会有“热证”了。这时候法宜温散,决不能清热。此外,数脉也有“有力无力”之分,如果脉数而无力,大多属于“阴证”,也是不能以“数即热证”来判断的;

2、虚证也有数脉:阳气虚损不足之时,也会见到“数脉”,只是这时候的数脉,大多是数而细小且虚。阳虚则寒,此种数脉,当然也不能用“数即热证”来解释,更不能滥用寒凉。阴虚生热,所以,阴虚也会有数脉出现,这时候主要是滋阴为主,苦寒清泻必定也是不适宜的;

3、少阳证也会有数脉:少阳证,也叫半表半里证,古人也叫“疟”。请注意,古人口里的“疟”和现代科学的“疟疾”是不能划等号的。少阳证正邪交战之时,也多见数脉,当正邪之中有一方“暂退”,脉象也就趋于和缓。所以,少阳证的“数脉”是间歇性出现的。而这种“数脉”,也不能用“数即热证”解释,只宜和解少阳。

4、痈疡也有数脉:什么是“痈疡”?也就是一些疔疖疮包之类。这类证候,数脉也是比较多见的。虽然以热证居多,但阴证同样不少,古代中医就常有“阴疽”的记载。如正气不足,痈疡无顶而陷,这时候的数脉,反倒需要温阳扶正,也绝非“数即热证”的范畴;

5、癥瘕积聚也有数脉:中医所说的“癥瘕积聚”,大致就是“胁腹之下有块如盘者”,多为气血瘀滞、饮食停滞而来。一般需要结合机体表现以区分寒热,如果有阳明实结的口臭牙疳,可以从清热着手,如果没有明显的热证,一般以细数脉多见,也不能认为是“数即热证”;

6、胎孕之时也有数脉:这一点大家比较熟悉一些。准妈妈们的脉象,一是比较快的,中医脉诊多名之为“滑数脉”,但这种数脉,并不是什么热证,而是冲脉任脉的气机受阻而来。因为中医有“黄芩为安胎圣药”之说,这就更需要厘清“数即热证”,不是所有的准妈妈都适宜的。

所以,中医的“数即热证”,其实只是一种概况的描述,并非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定义。临证之时,见到数脉,还需要结合虚实、新旧、气血的关系,才能综合判断到底属寒属热。

而且,数脉作为“一类”脉象的代表,尚要与“弦、紧、滑、疾”等多种脉象区别,而这又是需要更多经验、更细致的推敲才能做出的。大致来说,至少有上述六点,需要区分“数即热证”的匹配与否。

最后,中医脉诊,是一门非常复杂和精细的诊法,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做到临证不慌。本文无意故弄玄虚以推翻前人之经验,仅总结一些常见的、需要注意之处,以供同好们参考、交流。未尽之处,还请指正,谢谢。

参考资料:《难经》、《濒湖脉诀》、《伤寒论》、《脉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脉诊迟寒数热,数脉一定是火热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