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时珍的成长过程
TUhjnbcbe - 2025/1/12 21:41:00

嘉靖年间,一县官得了怪病,派人请来李时珍。李时珍把完脉,一本正经地说道:“你得了妇科病!”旁人抿嘴偷笑,县官气得把他轰出去。哪知,15天后,县官毕恭毕敬奉上诊金。

李时珍生于明朝正德年间,父亲李言闻是当时的名医,可他深知当医者的苦处,不愿让李时珍走自己的老路,从李时珍14岁起就让他去考科举。

李时珍受父亲熏染,自小热爱医学,碍于父命不得不去应付科举,但三次都没有考中,便兴高采烈地开始学医。

李时珍读了很多医书后,医术有所精进,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始尝试为人诊病。

一日,来了一个害眼病的病人,父亲恰巧不在,李时珍便根据医书给他开了方,父亲回来后,又惊又怕,生怕他闹出人命,李时珍将药方复述一遍,并说明其中医理,父亲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对他的信任也多了起来。

就在李时珍自鸣得意认为自己医术高超之时,他险些误诊伤人性命。

当时,李时珍的父亲已经病逝,他也开始坐堂行医。

一日,一个四川商人找他看病,李时珍一番诊断后认为他命不久矣,就开了一副药方,让他支撑着续命。

孰料,一年后那人好端端地来找李时珍,大骂他庸医误诊。

商人说在回家途中,幸好遇到一个医生为他的方子加了两味药,不然自己早被李时珍耽误到没命。

李时珍闻言大感羞愧,同时也知道想当个好医生,仅靠读医书是不行的,他关闭诊所,开始到处游历拜师,重新学习令自己的医术精湛起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时珍也成了医术高超的医生,只是没想到,这一年,他又一次“误诊”,且得出的结论令人瞠目结舌。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县官得了怪病,总觉得积郁难消神思不安不想吃饭,看了很多医生也没有效果,听闻李时珍医术精湛,就特意求他去看诊。

李时珍到了后,把了一会儿脉,低着头不说话,在县官的催促下,他说:“你得的是妇科病。”

话音刚落,一旁的仆人就憋笑不已,县官更是气得发笑,他摸摸自己的胡子,起身转了一圈,懵然问道:“你说什么?”

李时珍却坚决地回到:“你得的正是妇科病。15日后我会来取诊金,到时候你就知道我说的是对的。”

县官听罢哈哈大笑,挥手让人把李时珍赶了出去。

此后,他想起李时珍那一本正经的模样,再回想他的诊断,感觉又好笑又好气,不停地对人说起此事,大骂李时珍荒诞。

就这样,他想起发笑,跟人诉说时发笑,几天后,他突然发觉肚子咕咕大叫,就吃了些稀粥。

又过了几日,他竟然开始吃饭,睡觉也不再做噩梦了。

15日后,李时珍差人来取诊金,县官方知他是想用笑来做药治疗自己的疾病,他为自己之前的唐突深感不安,并把诊金恭恭敬敬地送给了李时珍。

其实,李时珍想让他发笑,还有其他方法,他之所以如此,只不过是厌恶那些官员罢了。

李时珍曾治疗好富顺王儿子的病,声名大显,从此就和官员们绑在了一块。

后来,医院,在任职期间,李时珍总感觉处处受限,庆幸自己没有听从父亲安排去考科举做官。

一次,嘉靖的一个妃子生了怪病,浑身发热,腿脚无力。

太医院所有人把脉之后却均摇头表示爱莫能助,李时珍被请去一番诊断后猜测,这个后妃是臀部长了疖子,若不及时治疗,甚至会伤及性命。

但疖子长在臀部,如何去治,这也是太医们不敢去治的主要原因。

李时珍思来想去,又找来妃子身边的宫女询问,最后,他弄了一张竹椅,上面铺上面粉,谎称里面有治疗该病的解药,让后妃坐在上面。

次日,后妃又依言坐下做治疗,不料刚一落座就尖叫一声,长疖子处竟埋下一个刀尖,一下子挑破了那个化脓的疖子。

后妃大骂不止,李时珍也被下狱。

好在是,她病情减轻后方知此乃治疗手段,就放过了李时珍。

此外,嘉靖皇上喜欢服食丹药,李时珍曾提出观点认为丹药有毒,可仍有一些太医拿出医书跟他辩驳说古医书上说过丹药可强身健体。

李时珍对此无可奈何,他厌倦了在医治病人时的故弄玄虚,并有意对古医书进行修正改善。于是,几年后他此去职务,四处游历,精心著述,写就了《本草纲目》。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时珍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