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手机开始「相机化」的那天起,手机的摄像头就注定了往大模组、凸起的方向迈进;到了多摄像头时代,摄像头组矩阵化、模块化,在正脸趋同的大前提下,相机矩阵的设计甚至成为了手机的第二张脸;如今的我们,早已习惯了为满足相机画质牺牲的各种「火疖子」、「麻将牌」设计。
那么那些主打相机的手机里,相机矩阵凸起程度就一定比非主打相机的机型要大么?
带着这个问题,这里为大家测一测年上半年多款主要的中端、高端、旗舰机型,看看它们的相机组矩阵到底有多厚。
这里的测量方式并不复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游标卡尺测量深度的一侧,来直接测度量凸起部分的高度;但并不是所有的镜头设计都能直接测量,这就需要用到另一种测量方法,先直接测量凸起摄像头的机身厚度,再测量除凸起部分的机身整体厚度,二者相减就得出了相机矩阵的凸出部分的厚度了。
公平起见,测量机身厚度时,游标卡尺测量位选择在Type-C接口附近;直接测量凸起厚度时也尽可能选择靠近机身中轴的一侧;测量整机最高厚度时,选择凸起最高的位置来测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测量的所有机型都贴有出厂的保护膜,因此测得的机身厚度都会比官方数据厚些,这样也更反映一般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不过这并不会影响相机矩阵厚度的测量结果。
此外,不同品牌、不同机型的矩阵设计上会有不同,一些机型有多个层级设计,例如小米11、一加9Pro等,这些机型我也会测量(除了第二、第三层凸起的)纯矩阵厚度,供大家参考。
以下数据基于测得的镜头矩阵模块凸出的厚度,由厚到薄依次排列:
其实,相机矩阵外凸的厚度并不直接反映内部的实际摄像头模组的大小,也并不直接反映手机相机的实际成像表现;但从上面数据看,相机矩阵的厚度大体上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厂商在相机堆料的力度——对,只是「大体反映」,数据中还存在一些反例,例如在相机下了不少功夫的三星GalaxyS21厚度竟然跟走性价比的iQOONeo5接近、拯救者电竞手机2Pro的凸起部分还包含了风扇等散热组件,虽然相机表现一般,但凸起部分较厚。
还有个有趣的发现,虽然肉眼看小米11Ultra的相机矩阵非常夸张,但实际小米11Pro的整体其实更厚些。
上面有没有你手中的那款手机呢?现在的你能不能接受更厚重的相机矩阵?亦或是有其它看法,都欢迎在下方跟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