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安的正月民俗里还有忌针忌活的说法。忌针忌活的意思是妇女在正月的一段时间里要忌做针线活。具体说忌活的周期为从正月二十一开始,到过了二月初二结束。关于忌活,在雄安还流传着一则由来已久的妈妈论儿:“一蛆二白遮;三夫三寡;四父四孝;五把眼捂;六起瘤;七疖了八疙瘩;九腌疚;十石性子;二月初一,二月初二,掉长虫。”
也就是正月二十一,正月二十二,假如妇女做针线活的话,做酱或腌蒜、腌菜时容易生蛆,长白遮。旧时候人们一穷二白,一日三餐的菜蔬多数都得上顿吃腌菜,下顿吃腌菜,腌菜里长了蛆或白遮,就会如同三国演义里所说的“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正月二十三要是做针线活,会克夫守寡,二十四做活会妨碍长辈,穿白戴孝;正月二十五做活,妇女会得眼疼的毛病,眼是心灵之窗,眼是人的心苗,得了眼疼病对人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做活,会浑身起瘤、长疖子,长疙瘩;二十九做活会得腌疚,身体上经常腌这儿,腌那儿,肯定会苦不堪言的;正月三十要是做活的话,更是了不得了,石性子本身就不算是健全的女人了;二月初一,二月初二,妇女做活,房檐上会掉长虫,长虫是比较瘆人,让人毛骨悚然的动物。过了二月初二,二月初三以后再做针线活,就百无禁忌了。
关于忌活的说法是图一个好运,据按命理学说所云,这正月动针,属利器,容易破坏一个人的财运,只能正月后过了龙抬头才可以。其实这一切的妈妈论儿按科学讲,应该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事实上,这不动针线活主要是想让家里的妇女们过年期间,前些日子,一股连气儿侍候完拜年的亲戚,好好休息一下,也算是对家里妇女劳动的一种认可。在旧时候“男尊女卑”的时代,能够考虑到家庭妇女的不容易也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雄安人还有多少人知道,懂得正月里忌针忌活的论道儿的吗?或许有人对此会不屑一顾,或许有人对此会嗤之以鼻吧。其实这也是祖辈流传的民俗文化。若干年后雄安新区建成了,说不定我们魂牵梦萦的村庄、老宅等等都会化为乌有。我们常说“留守住乡愁”,雄安民俗文化请也不要失落于我们这一代人吧。
董永强,雄县米家务镇中心校教师,主编校本教材《红色米家务》在全镇中小学推广使用,收到良好的效果。记录雄安乡愁,歌唱大美雄安,创编歌词《北幼我可爱的家》《雄州古道米家务》《我的家在杨庄》《大清河水十八弯》等在家乡人民中引发强烈反响。业余时间致力于传承雄安三县历史文化,编辑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