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百度)
皮肤疔疖,对于急性者,与火热之*有关;对于慢性者,则与痰、瘀有关系,或寒或热,当认真辨析。慢性疔疖者又从何而来?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常见脾胃虚弱而咳嗽咳痰者,遇此培土生金,即健脾化痰固肺即可。然肺主皮毛,部分痰邪不仅留于肺,还会流于皮毛,形成慢性疔疖。因此,在治疗中不仅要补益脾气,而且还需宣肺化痰散结。举一案例供大家参考。
某男,58岁。
3.3
嗜烟,咽痒,咳嗽,痰少。口干口苦,引饮。臀股之间皮肤疔疖多发,病灶皮肤发黑。右臀股之间有疔疖一处,反复发炎化脓,每次发作及切除局部炎性组织。刻下此疔疖硬肿,大如大拇指节,色发黑。全身皮肤痒。小便分叉,色*。舌红绛苔*腻齿痕。脉弦数。
肺卫郁热,痰瘀互阻。
炙麻*9杏仁9石膏20玄参15生*芪9浙贝母12皂角刺15
丹皮9天花粉9金银花9当归12赤芍15制半夏9葶苈子12
芦根20白茅根15瓜蒌皮15滑石20葛根30白芥子9生牡蛎15
柴胡15*芩15冬瓜子20
*7
口服,并用药渣温敷疔疖处15分钟。
按语:肺喜湿恶燥,平素嗜烟,灼津为痰,流于肌表则为疔疖。肺主皮毛,肺气郁而化热则见皮肤瘙痒。然平日嗜食肥甘,又多痰湿,湿热亦注于下焦,见小便分叉,故当上下兼顾,表里同治。
宣肺散郁热,炙麻*、杏仁、石膏、金银花、瓜蒌皮、柴胡、*芩是也。久病痰瘀互阻结于肌表,故当益气托脓生肌、养阴活血化痰,生*芪、皂角刺、赤芍、丹皮、葛根,透脓;玄参、芦根、天花粉养阴;当归、赤芍、丹皮活血养血清热;浙贝母、白芥子、生牡蛎、制半夏化痰散结;葶苈子泻肺中郁热。清下焦湿热,白茅根、滑石、冬瓜子不仅清热利尿,且引热下行。
对于局部性疾病,内服加局部外敷,效果更佳。
3.10
咳嗽减轻,痰不多。口苦、口干减轻。右侧疔疖处缓解明显,已平软,色变浅。小便分叉减轻,尿不尽。舌绛苔*腻。皮肤不痒。舌绛苔*腻。脉数。
炙麻*9杏仁9石膏20玄参15生*芪9浙贝母12皂角刺15
丹皮9天花粉9金银花9当归12赤芍15制半夏9芦根20
白茅根15瓜蒌皮15滑石20葛根30白芥子9生牡蛎15
柴胡15*芩15冬瓜子20桔梗9
*7
按语:肺中郁热减轻,去葶苈子。加桔梗以增加透脓之力。
3.17
咳嗽稍有,痰少。需两次咳嗽,方能咳出。口苦、口干稍有。右侧疔疖处略有皮黑少量。左侧旧疤痕处色紫。小便分叉减轻。皮肤瘙痒略有。舌绛红苔薄。脉数。大便日3次左右。
炙麻*9杏仁9生*芪15赤芍20金银花9生蒲*20
连翘9白芥子9生牡蛎15冬瓜子30青蒿9芦根20
桃仁6红花9玄参15柴胡15桔梗9生甘草6枳壳9
泽兰20麦冬9薏仁30皂角刺15葫芦壳20
*7
按语:初诊、二诊疗效明显,当减去部分清热药,增强活血祛湿之力度。其中桃红自不必多言,且论其他:生蒲*可化络脉之瘀,临床常用于消面部瘀斑、祛眼部瘀血(眼科神药之一),屡试不爽;泽兰专走下焦,活血去水;葫芦壳为利下焦之水湿而不伤阴,为前列腺疾患小便不利者良药。
3.24
咳嗽稍有,痰增加,较前容易咳出。右侧疔疖处皮肤色浅,右侧旧疤痕处色暗红,无热肿。小便分叉不明显。舌偏红苔薄。脉细弦。
炙麻*9杏仁9生*芪15赤芍20金银花9生蒲*20
连翘9白芥子9生牡蛎15冬瓜子30青蒿9芦根30桃仁6
红花9玄参15柴胡15桔梗9生甘草6枳壳9泽兰20麦冬9
薏仁30皂角刺15葫芦壳20
*14
按语:此诊效果非常好,数年发黑之皮肤竟然转为暗红,且皮肤较有弹性。当乘胜追击,守原方略增芦根用药。
记得大学时候,老师常说一句话:没有谁是按照书上说的那样生病。临床越久,体会越深。此案虽然以下肢疔疖反复为主诉,但有其他兼证——肺系之咳嗽咳痰、下焦之小便不利。如何在诸多症状中寻找中间的联系?朱师锦善常教诲:“不要只看病,要看病机,抓住病机就能迎刃而解!”此案源头在脾肺,母子同病。其病理产物又称为致病因素——痰、瘀。抓住痰、瘀,处方用药百发百中。然又不能忽视病之源头——脾肺,故养阴益气,投其所好,治疗更为稳妥,且此又为该患者后期调理之主旨。
悬壶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