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生大病的人越来越多
环境污染、现代人欲望和压力过大,烦恼太多、食品激素农药转基因等都是导致大病的因素。虽然很多外部的东西不可控,但情绪和饮食相对来讲是可以控制的。可仍然很多人表示,清淡适量的饮食和吃素相对容易,情绪控制却难。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今天想要讲一些大家可能不太注意,却可以避免的因素。经常会看到一些长疮的人,大人长疮很常见,小孩子长疮的就更多了。有的孩子一头的癞疮,或者身上一会这里长个结子,那里长个疖子的很普遍。现代社会,长疮的人少了,生大病的却多了。皮肤和大小便是
人体最大的两个排*通道
俗话说万病出表皆是好事,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人体自然排病的出口无非是表和里。表是体表(包括皮肤、肌肉、骨骼;里就是消化道,上下都能通向外界)。西方医学也同样认为:大小便和周身皮肤毛孔是人体最大的两个排*通道。既然如此,长疮被认为是日常排不了的*素通过长疮这种模式集中的排出。炎症在皮肤上不是什么大病,长在心上,那就是心肌炎,是大病;长在肾上,肾炎也是大病...如果*素不从体表通过长疮的方式出来,而是从身体里面出来,那就有可能是身体里面的炎症,甚至是癌肿类疾病。现在我们看到的的确是这样,长疮的人少了,长肿瘤的越来越多。有个患者一场大病后,胃里长了一个东西,吃了很多药也不见效,最后索性不吃药了,每天卧床养病一拖拖了好几年。有一天半夜她突然肚子痛,拉了半马桶的黑血,从此竟霍然而愈了。其实这就是人体自己蓄积能量,把病从“里”排出来了—只要人体能够自己排病,很多大病也是可以自愈的,这种情况生活中并不少见。
任何东西需要的时候是营养,
当超过了便是*素
事实上,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营养极度丰富的时代,如果说我们现如今还缺乏营养的话,那纵观整个历史,人类估计早就生存不下来了。我们每天都可以都吃肉,可以吃到各色食物,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以前人们生长在什么地方,就只能吃当地所产的食材。当今常见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事实上都可以归类于富养性疾病。讲一个医学上的认识:一切元素,当我们需要的时候他是营养,当超过了便是*素。如脂肪肝,多发于喜欢吃肉,饮食不节制的人,很年轻就得了脂肪肝,因为摄入了过多的脂肪、蛋白质、营养,人体吸收不了,也代谢不掉,便囤积在肝;当人体内这种过滤不掉的营养素大量的沉积于血液中,便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由此明白,一切在人体需求之内的,便是营养,一切超过人体所需的便是*素。而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身体越来越趋于安逸,饮食越来越趋于丰厚,所以我们这代人营养中*的人比较多。抗生素的乱用,
大大减少了人体自我排*的机会
对人体而言,细菌只有在内因具足的时候如过多的热和湿,才会大量滋生。内因不具备,就算是做清洁工作的,接触大量细菌,也不会感染。抗生素把细菌消灭,人体发炎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有的人看到一点点炎症就用抗生素,这等于是把自体排*的机会减少了,累积下去,很可能一出现就是大病,就是肿瘤。不仅药品,我们的食品尤其肉类,在养殖的过程当中抗生素是滥用的。有新闻报道说,在很多儿童体内检测出来兽用抗生素。所以,不能说不吃西药片不打针,体内就不会有抗生素。对老一辈的人来说,小时候到了春夏或秋冬换季的时候,身上都会长那种大红疙瘩,很痒,一个星期十来天的就自己退掉了。其实,每年长这么一两次疮,身体是比较安全的。但成年后,这种疙瘩几乎就没长过了。说明这和年龄增大,气血运行的旺盛程度也有关系。生活习惯上有何注意?
1.多做蓄积能量的运动,而不是消耗能量的运动我们要多运动,保持身体的年轻态和通畅。最好多做蓄积能量的运动,而不是消耗能量的运动。有些人大汗大强度运动做完后,损伤了气血,过后反而不利于把*素排出。像站桩就是不错的运动,以收敛神气和能量为目的的静态运动。很多人站一个星期后,反馈身上就开始长小时候长过的痒疮,原本已经很多年没长了,然而长的位置却和小时候一样都在大腿内侧。2.多吃素,越是运动少的人群越要吃素有人会说,有的人一辈子喝酒吃肉,也很长寿,为什么总劝我们不喝酒,不吃肉?那些超出人体所需,不能吸收的营养是会变成垃圾*素的,何况肉类的养殖过程中抗生素和激素很滥用。有个人喜欢喝酒吃肉,三天两头喝醉,活了九十多,但他心态很好,就算你告诉他家里房子着火了,他也要把酒喝完了再回去。这样的人,他饮食上*素摄入较多,但没有情绪*素。人体其实没有那么脆弱,只是一般的人既管不住情绪,也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那就危险了。
很多朋友咨询问吃什么排*?相比而言,其实这是作用较小的方法。给一些建议的话,比如茶叶、木耳、海带、以及大部分蔬菜都有比较温和的排*、散体内淤结的作用。尤其是绿叶类的蔬菜,蔬者疏也,同音通解,在古人经验里就是疏通清解的药。需要提醒的是,排*的药物一定要慎用,一般来讲这类药多少有些伤气血伤脾胃。中医讲辨证施治,同一种药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用不对的话,*素没解决,伤了身体。3.健康生活以减为本,做减法,简单为主经常问到一个问题:我要怎么补充营养、一天要吃够几种谷类蔬菜肉类是好、牛奶是否对人有益、保健品是否需要、虫草灵芝西洋参好不好...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先人很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帝内经》提到饮食有节,食不兼味。何为食不兼味呢,就是我们一天吃东西只需要一两样不是多样,这样对身体有好处。小时候,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生病了,老人看看常会说是孩子吃杂了。红楼梦中王熙凤女儿感冒了,太医来给看病,说不用吃药,饿两顿就好了,贾宝玉生病时也是减食为主。当时贵族大家庭对待疾病的主要观念都是减少饮食。无论是医学的权威著作《*帝内经》还是农村老百姓或者贵族,对于健康生活的态度都是以减为本,做减法,和简单为主。
目前整个社会是营养普遍过剩的。反观一些长寿国家或者地区,如日本民族的饮食习惯是很清淡的,营养摄入也比较简单,至今还有些老夫妇,每天两个人只煮一个鸡蛋,熟了以后拿出来,切了一人一半,一人一天只吃半个鸡蛋;广西巴马因长寿闻名世界,田里如果种的是红薯扁豆茄子,农夫就是吃红薯扁豆茄子,所有人都一样,吃的都是当地产的几样食物。长时间维持这种生活习惯重复单一饮食的人们更长寿。包括很多偏远地区,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不错。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回到了我们最开始说的问题——中国人几千年实践下来的传统,关于食不兼味,关于清淡饮食。⊙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由佰通堂整理编辑,侵删。
9大穴位调理人体9种体质
冬至大如年,切记6件事!
痒,是阳气没有到达的缘故
三九有艾,千金不换!
这4种表现,往往是脑血管堵塞
吃药三年,不如艾灸十天!
手脚麻木背后隐藏的8大问题,骨病、脑梗、肿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