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努力,所以出“粽”!
端午要来了,大家都在议论吃粽子,但是你知道吗?端午期间前后10天,正是一年中艾灸的最佳时期!为什么说现在是艾灸最好的季节?
在中国民俗中,农历五月俗称*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日」,九*日包括五月的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端午正是九*日之首,五*尽出的日子,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的风俗。
端午节是夏至的源头日,也是中医时令病“暑病”的开端,早在《内经》中就有暑病相关描述,并认为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此时天气炎热,雨水增多,虽未进暑伏,却让人感到仿佛置身湿热的七、八月,身体倦怠、情绪烦躁、甚至出现湿疹等症。也就是说,端午节期间,整个人都容易处在湿热的状态。所以抓住这个排*日,借助艾灸来祛湿*,养生保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有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端午节前后因气温、湿度都比较适合细菌的繁殖,容易造成如感冒等的流行。用艾草加工而成艾绒或艾饼等艾制品,通过点燃艾制品或电加热的方式,借助艾灸的温和热温熨皮肤表面,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气血,驱寒祛湿,加强身体免疫力。
端午节艾灸的作用
1、经通络,行气活血: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主治风、寒、湿引起的一切病症。
2、补中益气,回阳固脱: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治疗久泻、久痢、遗尿、脱肛、崩漏、阴挻,以及气血虚弱引起的虚脱等病症。
3、拔*消肿,散结止痛:艾灸有拔*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用于乳痈初起、瘰疬、疖肿疮疡、*虫咬伤及疮肿未化脓者。
4、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艾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等。
端午艾灸保健常选穴位
曲池穴清热解*
曲池穴又叫“*臣穴”“洪池穴”“阳泽穴”。“曲”是隐秘、不太容易察觉的意思,“池”指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的意思是说,此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
取穴技巧:轻轻抬起左臂,手肘内屈,呈90°,用另一只手按压肘横纹的凹陷即是。
艾灸方法:艾灸每次艾灸10~20分钟。
三阴交穴养血补气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三阴”即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三条阴经;“交”交会的意思。“三阴交”的意思就是指足部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在此穴交会。
艾灸每次艾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关元穴培肾固本
关元穴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道,“关”是关卡的意思;“元”是元首的意思。“关元”的意思是说,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处被限制上行。
站立,双手掌心向内,放在小腹上,左手中指指腹所在处即是。
中脘穴助于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温馨提示:端午九*日,请一定记得艾灸。
详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