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精彩回顾:膝关节肿痛,下不了床?医生:艾叶+红糖,滑膜炎、积液都不见!这味中药好处多,不仅可祛寒湿,还能缓解风湿疾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偏方,10种有效治风湿的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你有想过用银针代替中药吗?换个角度看针灸配穴,当银针和中药一样,配伍组成一个方子,那就是针方。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西北针王”郑魁山的家传针方,共37个针方,建议收藏。
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家,是当代针灸领域中手法派的杰出代表。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甘肃中医学院教授。
郑氏家传针灸秘方,是根据郑氏医家几代人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疗效显著的针灸手法与配穴。现分享如下,供同行参考。
1.发散风寒方
处方:风池、大椎、风门、后溪。
手法:风池、大椎、风门用“烧山火”手法,不留针;后溪用“烧山火”手法,留针20~30分钟,使其产生热感发汗,以发散风寒、解表宣肺。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
诗曰:发散风寒取风池,大椎风门与后溪。四穴皆用烧山火,遍体发热汗淋漓。
2.透表肃肺方
处方:大椎、陶道、肺俞、合谷、列缺。
手法:大椎、陶道、肺俞用鼠爪刺法,出血;合谷、列缺用透天凉法,使其产生凉感出汗;以疏散风热、透表肃肺。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诗曰:透表肃肺取肺俞,大椎陶道挑血出,合谷列缺齐双用,透天凉法高热除。
3.祛风活络方
处方:风池、地仓、人中、下关、四白、合谷。
手法:患病在3天以内者,针双风池,用“烧山火”手法,使热感传到前额,出汗,不留针;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针健侧地仓沿皮透颊车;下关、四白、合谷用温散法,使其有温热感,留针15~20分钟,以祛风散寒、疏经活络;患病4天以后者,取以上穴位,用同样手法,针患侧,留针5~10分钟,以通调气血、温润经筋。
主治:面瘫,口眼喎斜。
诗曰:祛风活络取风池,人中地仓下关施,四白合谷烧山火,纠正口喎莫延迟。
4.祛风开窍法
处方:人中、承浆、百会、十宣。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承浆沿皮向下斜刺,百会向后沿皮斜刺,留针10~20分钟,十宣点刺出血,以祛风开窍、苏脑醒神。
主治:中风昏迷,痰迷心窍,小儿惊风。
诗曰:祛风开窍取人中,以泪为度人苏醒,承浆百会十宣刺,中风昏厥有奇功。
5.祛风化湿方
处方: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
手法:内膝眼向梁丘斜刺,外膝眼向血海斜刺,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用“烧山火”手法,使膝关节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祛风化湿、散寒止痛、通利关节。
主治:风寒湿痹,膝关节肿痛。
诗曰:祛风化湿阳陵泉,梁丘膝眼足三里,痛痹施以烧山火,通关利节愈有期。
6.导痰开窍方
处方:旁廉泉、天突。
手法:旁廉泉用导痰法,以左手拇食二指紧切左右旁廉泉,候至患者作呕时,用指切速刺法点刺左右旁廉泉,使其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即可将顽痰呕出;如不能呕出,再以左手拇食捏紧双侧旁廉泉,中指抠天突穴,即可将顽痰呕出。
主治:中风闭证,小儿惊厥,麻疹出而复回,痰阻咽喉,不能吐出与咽下的险证。
诗曰:导痰开窍旁廉泉,捏紧速刺莫迟延,若是顽痰吐不出,急抠天突见奇功。
7.通结催吐方
处方:中脘、幽门、内关。
手法:中脘用催吐法,以左手中指紧按中脘穴,其他四指排开,按在左右两侧,让患者吞鼓腹中,右手持针向上刺,左手同时压按努力,随其呼吸向胸部反复推按、提插几次,使针感向上传导,令气上攻,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促其呕吐,迅速将针拔出。如仍不能呕吐,可用左手食中二指压按左右幽门穴,其他手指按在左右两侧,随其呼吸向胸部反复压按几次,候患者作呕时,点刺幽门穴,即可促其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