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姜的3大好处
1、祛湿
姜能加快血液循环,扩张毛孔,利于排汗,有很好的祛湿的作用。对于冬天一直待在房里面没有出汗的人来说,要多点吃姜,姜能帮助散发体内热气,使得内外热气保持平衡。
2、增进食欲
姜里面含有一些挥发油和姜辣素,可以促进肠道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提高食欲。
3、腹痛止泻
姜的解*作用很明显,尤其是解鱼蟹*,它可以帮助脆弱的肠道赶走病菌,防止呕吐腹泻的发生。
吃姜到底要不要去皮
其实,姜皮绝非可有可无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去皮吃还是带皮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止呕解*的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
这么说来,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
理解了这个原理,你自然就知道什么时候去皮吃,什么时候应该带皮吃了。
生姜去皮的情况:
脾胃虚寒者,生姜最好去皮;
正在食用苦瓜、芹菜、螃蟹等寒凉食品,最好去皮吃生姜,可以平衡蟹的寒性;
患风寒感冒时,喝生姜红糖水可以缓解,此时的生姜最好去皮;
用生姜防治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等不适时,姜皮应去掉。
生姜不去皮的情况:
一般做菜用姜,都要是带皮吃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而且可以防止上火;
水肿时,吃生姜不去皮,因为姜皮有利水作用;
如果有便秘、口臭等,最好单独用生姜皮。
吃姜5大讲究
1、生姜适合白天吃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入适当温性的食物,例如生姜等。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这时如果摄人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合成代谢,对身体有害。因此通常情况下,白天吃姜有益,晚上则不宜吃姜。
2、吃姜并非多多益善
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等热症。生姜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
3、阴虚火旺者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凡属阴虚火旺者,或患有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以及夏季好发的疖疮、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4、暑热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宜用生姜
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宜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的畏寒、发热,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更不能用来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对付受寒引起的呕吐,其它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5、腐烂的生姜千万别吃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性很强的有机物*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并会诱发癌症。所以,有人认为烂姜可以吃,烂姜不烂味,其实是错误的。
生姜的妙用,不知道太可惜!
1.姜片敷贴用姜片敷贴中脘、神阙、气海、关元四个穴位,可以起到调养脾胃、帮助消化的作用。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大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
神阙穴:在腹正中,肚脐中央。
气海穴:关元穴与神阙穴的中间点。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除大拇指外的四个手指横指宽度为3寸)。
具体做法:
①取新鲜的生姜洗净,切成厚3~5毫米的薄片约10片备用。
②将1~2滴白醋滴在生姜贴敷皮肤的一面,然后将生姜片贴敷在上述四穴。
③每个穴位可叠加贴姜片两三片。用创可贴或者医用胶布固定姜片,每次贴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7日。
2.姜+玫瑰花
生姜和玫瑰花泡一泡,能滋润皮肤,祛除黑斑,改善肤色,同时对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还可以调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睡前一杯,湿气没了,子宫干净了,体重明显下降。
生姜虽好,但是也要注意泡水喝的时间,俗话说得好:夜不食姜。晚上睡觉之前不要吃生姜,避免身体出现意外。
3.关节炎:盐水煮姜外敷
将生姜切成一厘米厚的姜片,放在浓盐水中煮熟,然后用热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关节,反复数次。
此举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关节冷痛。
4.吃过食物后腹胀: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会儿就能缓解。
5.受凉引起腹泻:用烧开的生姜水冲鸡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泻停止后再喝一天,以巩固疗效,暖胃肠。
6.空调房间后呆久后引起的浑身发紧,头发胀:随时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体的不适马上消除。
来源:做饭很简单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