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医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今日立春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虽然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现在仍然是一派冬之景象。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天地之气其实已经悄悄启动了。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而生发阳气,一靠吃,二靠动。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中国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
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这是一个转折,漫长的冬天即将离去,万物正在悄悄萌动,春天的脚步来临了......
古人细腻,对大自然的变化敏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冻”。意思是说,立春后第一个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第二个五日,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第三个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消融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漂浮在水面上。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身体是事业、家庭的基石!中医养生尊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进行养生,可以说是中医文化瑰宝里最好的方式了。
立春饮食养生:少酸多甘,生发阳气
《*帝内经·素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一时节要注意多吃一些补充阳气的食物,以升发体内阳气,气虚、阳虚者更应该采取此法饮食养生。常见的甘辛食物如大枣、柑橘、蜂蜜、花生、香菜、韭菜等助春阳,此时就多吃。而酸性食物要少吃,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帝内经·素问》:“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民间也有“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的民谣。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于“动”,切忌“静”。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附:师传《中医经络操》教学视频(每天10分钟,健康不用愁)
立春扶阳调理:季节转换大补阳气
立春为冬季与春季转换的第一个节气,季节转换时也是人体阳气最弱,免疫力最低的时候,此时的扶阳调理应以任督二脉调理为主,再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针对性调理。
在五运六气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中,立春属于初之气,初之气包含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清代大医*元御《四圣心源》:"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这段时间的扶阳调理,大家可以加强肝经的调理。
《*帝内经·素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的三个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人应当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时解开头发,伸展伸展腰体,用以使情志宣发舒畅开来。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这乃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春天生机不旺、以致供给身体在夏天茂长时所需的正气缺少的缘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即愈得快。可以见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矣。”
养生要点分析
1、起居方面:
重点要守常,即“起居有常”,尽可能做到顺应天时,提倡早睡早起,不要熬夜。熬夜是极为损害健康的,在当前防治疫情的时期更是需要注意的。建议晚上10点前后入睡,早晨5-6点起床即可。日常少出门、室内多通风、勤洗手(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出门、回家总之多注意洗洗手,这是预防疫病的重要一环)、出门戴好口罩;此外还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减衣、暴露肌肤,天好的时候晒晒太阳。2、饮食方面:
此段时间大家都宅在家里,但我们还是不能忘了“食饮有节”的原则,不要再给脆弱的脾胃增加负担了。切勿大吃大喝,容易造成血脂、血糖、尿酸等升高,这对有冠心病、糖尿病、痛风、胰腺炎、胆囊炎等慢性病的人来说是很不利的。应适度节食,尽量以清淡、素食、粥类为主。此时节外寒而内热,人体内火旺,过食油腻容易生热、化火,还是应好好养脾胃的。还有一点,少饮酒。1吃芽菜*豆芽:不仅可补充营养,对于发育的孩子,成倍增加的叶酸、核*素等正是成长必需。
绿豆芽:春天里上火生了口腔溃疡,或是小便发*、耳后有水流出、早起眼睛发蒙有眼屎,就要多吃绿豆芽解*。
2品春菜香椿:香椿有开胃、降火的功效,还能保肝、利肺,对多种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荠菜:荠菜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还可以清热解*、降压明目,春天多吃点,能有效预防上火。
菠菜:菠菜能养血润燥,因而可防治便秘,同时常吃菠菜对大脑有好处。
3饮春茶玫瑰茉莉茶:春季人体阳气的生发需要依赖肝气的疏泄作用,此茶有助于舒达肝气、调和气血。
薄荷茶:薄荷清新的气味可赶走春困,醒脑提神,同时还能增食欲助消化。
4咬春果枇杷:枇杷有岭南开春第一果之称,在春季的时候多吃枇杷可以帮助预防感冒。
菠萝:干燥的春季吃菠萝能帮助消化,消除炎症和水肿,能够促进血循环。
草莓:草莓不仅是公认的“春季第一果”,还可以有效地辅助治疗春季易发的嗓子疼、肺热咳嗽、长火疖子等疾病。
3、运动发面:
重点推荐室内练习八段锦前四式的动作: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或者易筋经、太极拳等等。
平时闲暇时多做干梳头的动作。
此外尽可能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1早起早睡养肝气《*帝内经》讲:春三月,夜卧早起。传统医学来说,睡觉是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法。
孩子尽量21点前入睡,成年人尽量不要超过22点入睡。
晚睡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虚、湿气重,从而出现倦怠乏力、易怒、脱发、面色发*等不适。
2敲肝胆经清肝火到了春天,随着肝阳生发,肝气开始推动气血运行而滋养全身,但如果此时因肝阳生发太过或肝气郁结而生成肝火,则容易损伤肝脏。
经常敲击肝经、胆经可以助肝疏泄、清肝泻火。
动作要领双脚与肩同宽,蹲马步,双手握空拳,从膝关节内上方开始,四拍,敲至腹股沟,然后转至胆经,从环跳穴开始,四拍,敲至膝关节外上方,慢慢收回。
3闭目转眼养肝血肝脏和眼睛是相通的,肝主藏血、开窍于目,所以养肝,首先可以养目,而闭目、转眼不但能缓解眼部不适,减轻肝血不足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动作要领闭目:闭合双眼,用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球有发热、发胀感为宜。
转眼:保持头部不动,眼球分别向左右各转动10圈,能有效缓解眼疲劳、提高视力。
4伸个懒腰理肝经立春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此时容易出现春困,人体困乏时,气血循环缓慢。
此时经常伸个懒腰,可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同时激发肝脏机能,达到肝脏保健效果。
5梳头百下助生发《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头为诸阳之会,多梳头可以疏通经络、气血,除了缓解头晕、头痛等不适,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几率。
具体的操作非常简单,用牛角梳从发际线一直往后梳到后脑勺,再倒着梳回来;从左耳朵上方往右耳上方梳,反方向再来一次;如此重复3-7次左右。
4、情志方面:
肝郁现象将比较突出,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易出现心情抑郁、烦躁易怒、目赤肿痛、两乳及胁肋部胀痛、口苦咽干等症状。
所以不可大怒,不生闷气、不生怨气,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多静心,放下让你心中烦恼的那些事,品茗、谈心、书法、作画、阅读等均是静心之举。
5、其他方面:
当下的情景大家都懂,如果生病了,请及时就医,中医的治疗方法其实很有效,中国传统医学才是未来大健康的主角,这一点笔者很坚信,我们也可以拭目以待。
此外如正在发热、舌质明显偏红、舌面无苔、少苔、平素有便秘、口腔溃疡的人,请谨慎使用艾灸、火疗、脐贴等温热之物或高温热水泡澡等等办法进行强行发汗,此做法大伤阳气,是不利于治愈疾病的。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也可以点个“在看”或者看完后点个“赞”。您的鼓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喜欢,点个在看
↓点击查看搜索更多精彩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