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一天,一老太太匆匆忙忙的赶到知周的诊室,进门就说:邢大夫,听说你看的好,我家孙子热气大,你给开点祛火茶……
知周:你先慢点说,怎么火气大了?
老太太:手脚心都热的烫人。
知周说:小孩流口水不?
老太太:是流口水。
知周:趴着睡觉不?
老太太:嗯,趴着睡。
知周:鼻梁有青筋不?
老太太:有。
知周:流口水、趴着睡、鼻梁青是热气大吗?
这下把老太太给问住了,说:我也不清楚啊。
知周:你家孙子是寒气大,不是火气大。趴着睡,流口水都是脾胃寒的表现,手足心热是因为内寒太盛,热气回不到肚子里去导致的。
后来老太太约上号将孙子领过来,脉象不弱,却多见紧象(紧则为寒),当时开了桂枝理中汤(桂枝、白芍、炙甘草、*参、炒白术、干姜,炮附子,生姜,大枣),等下次回来看时,手心就不怎么热了,趴着睡、流口水、鼻梁青筋的情况也缓解了。
案例二:
一位20多岁的男士找知周看病,一个主要的症状是身上容易起火疖子,口周、腋下、大腿等部位都会起,严重的时候还需要切开排脓。这个症状是个典型的上火症状吧。当然病人还有鼻炎、易感冒、肠胃消化差等情况。
舌象是白腻苔略微带点*苔,脉象以弱为主,略微有点寒象,但无明显热象。
知周一开始用药,总觉得这么典型的疖子,不用点祛火药怕症状加重啊,于是就按照表热里寒来治疗,用小剂量温里药的同时总是加点祛火药,如柴胡、*芩、桔梗、*柏等。
经过一段时间用药后,病人的情况整体缓解,疖子起的少了,但却总是不彻底,还是会反复发作。
后来有一次,知周跟这位男士沟通了一下,说这次咱们只处理主要矛盾(虚寒的问题),不管那么多外在的症状了,如果用药期间疖子加重了,那你就继续坚持服药。男士也表示会配合。于是开了“少火生气”的方(*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干姜、菟丝子、炮附子,桃仁、枸杞子)。
令人欣喜的事情发生了,这次服药后疖子没有加重,有的虽然想发展,但刚起来又退下去了。后来男士有一次感冒发烧,根据脉象用的是桂枝理中二陈汤(桂枝、白芍、炙甘草、*参、炒白术、干姜,炮附子,陈皮,半夏,生姜,大枣)。大家看,里面的热药比较多吧,可疖子并没有因此而反复。
案例三:
一位30多岁的女士找知周看病,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知周:说一说你不舒服的情况。
女士:最近爱上火,容易口干、嗓子痛、长口疮,有时候还牙根痛,大便还干,一天能解一次。最近睡眠比较差,经常入睡慢。
知周:还有什么别的症状吗?
女士:主要的就这些。
于是知周开始把脉,整体脉象偏弱,左尺脉略紧,没有明显热象。
知周:你说这一堆症状,都是偏于上火的,有没有怕凉的症状呢?
女士:哦,有!我腰和膝盖都怕凉,有时候小肚子也怕凉,冬天我得穿的比较厚才行。
最后知周综合脉象和症状,认为这位女士以虚寒为主,之所以出现上火的情况是因为内有虚寒,火气不能正常顺降反而上逆所致,于是知周给女士开了“少火生气”的处方(*参、生白术、茯苓、炙甘草、菟丝子、益智仁、桂枝、枸杞子),并没有用一点祛火药。并且叮嘱女士,如果服药期间上火的症状加重了需要继续坚持服药,等到体内的寒减轻了火自然就会降下去。
案例四:
一位男士找知周看病,表现的很强势。
男士:我湿热大,邢大夫,你给我调理调理。
知周:湿热大?什么表现?
男士:我大便稀,次数还多,一天四五次。
于是知周开始把脉,一看两手的关脉都有明显的紧象(紧则为寒),这明明是寒湿嘛。
于是知周开了附子理中汤(*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炮附子)加减的方子。并没有过多解释。
男士第二次来复诊时表示服药有效,还赞叹说邢大夫治疗湿热治的好!
上面的四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寒为主要的矛盾,热只是一个外在的表象。不同之处:
案例一说的是实寒,寒气内盛,阴盛隔阳于外,所以手心热,用的是剂量偏大的温阳药。
案例二、三都是虚寒,内在有寒,但脉象弱,所以是虚寒,用的是甘味补虚药为主,加入少量温阳药。
案例三,是自己虽然有寒,而且寒是主要矛盾,但自己却选择性忽略,估计祛火药没少吃。这也是一类人群的典型代表,只看见火,看不到寒。
案例四,也很典型,懂得太多,自以为是。
因为知周是在南阳行医,感叹最多的就是南阳人真是爱上火啊。
有的确实是上火,需要祛火或降火。
有的确实是有寒,但却被称作上火,记得道济轩马北鱼曾经说过,几乎人体所有的不适症状,都可以被南阳人称作是上火。比如:流清鼻涕、口臭、拉肚子、流口水、舌苔厚……
有的人找知周看病,往往会说,药不要开太热,我是热底,药热了受不了。
这时候,知周就在想,南阳作为仲景故里,人们的科普工作到底是谁做的?做的这么到位?所有症状都叫热气大?就这么怕火?
于是老百姓都爱喝祛火茶,绿豆茶、莲菜茶、麦冬茶、勾丁茶、萝卜茶、菊花茶、茵陈茶、*花苗茶、雪梨茶……
当然,知周不会以偏盖全,也有少部分人在喝姜枣茶,这个是温性的。
不管是祛火茶还是姜枣茶,都是需要辨证使用的。“表里”是中医的一个基本概念,只看到表,不能看到里;见到热,不能想到寒;这些行为都是不可以的,我们的思维不能简单到只看表象,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是一名合格的中医需要做到的。
有的朋友就问了,老百姓看不清本质怎么办?如果有人因为有上火的表现(口腔溃疡、口干、口苦、起眼屎、嗓子干痛、牙龈肿、牙痛……),经常在喝祛火茶,或者找大夫开药时大夫也给你开祛火药。上火的情况虽然也会缓解,却总是反反复复,甚至不缓解却加重,还因为总喝凉茶,胃会出现不舒服,消化能力差,甚至胃腹部胀、满、痛、泻了。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其实关于寒热的分别,普通人虽然不会把脉,但也是可以有个大致了解的,不信看看这篇文章《你是“寒底”,还是“火底”?》
特别声明一下,以上案例中的处方都是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后针对病人个体开出的,每个人处方都有不同,切勿对号入座,盲目照方取药,违者后果自负。
文章写到这里,知周就准备结尾了,有的朋友会说,别介啊,还没说明白呢。那就用中医经典上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看看能不能进一步给大家一些启迪。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帝内经》
相关阅读:
中医是这样看病的
找中医看病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请别再“有文化,真可怕”!
点此详细了解作者
中医知周,话中医
邢玉良别再滥用凉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