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人都为疫苗而惶恐的年代。如果有人要给你的孩子注射一剂“尚在研究阶段”的不知名疫苗,你会答应么?但如果这个人是路易斯·巴斯德呢?
撰文
阿司匹林
编辑
一块肉饼
年7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被狂犬咬伤14处的的9岁男童,生命垂危,被送到了一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家里。他使用从狂犬病家兔中获得的脊髓悬液对男孩进行皮下注射。男孩在10天内共接种了13次,最终活了下来。这是巴斯德和他的减*狂犬疫苗的伟大胜利。
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于年出生于法国东尔城的一个制革家庭。这位“微生物学之父”的教育经历一波三折:年,巴斯德最初是贝桑松皇家学院的哲学学生。毕业后在贝桑松任教期间,他开始学习数学和科学。年,巴斯德勉强通过了巴黎高等师范的入学考试,但因为入学成绩太差,他决定再考一次。一年后,巴斯德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并在年取得科学硕士学位,年获博士学位。
在第戎大学短暂地当过一段时间物理教授后,他来到斯特拉斯堡大学理学院任化学教授,并在这里结婚,生了五个孩子——可惜其中三位子女因为伤寒而夭折。这或许是激发巴斯德研究传染病疗法的原因之一。
巴斯德和结构化学
我们先从巴斯德作为化学家的贡献说起:还在大学时期,巴斯德就对于酒石酸(tartaricacid)的晶型结构产生了兴趣。当时的人们发现,自然结晶生成的酒石酸和人工合成的酒石酸虽然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它们的旋光性却大相径庭——平面偏正光通过前者(溶液)时表现出右旋性,而后者(溶液)则不表现任何旋光性。
这个现象引起了巴斯德的思考。他挑选出一些酒石酸的自然结晶进行观察,发现每个结晶的结构都是不对称的,总有一面较另一面更长。于是他猜想,这种结构不对称性就是造成旋光性的原因。那么,人工合成酒石酸的晶型结构应该是对称的。但是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酒石酸也存在一个较长的晶面。所以巴斯德进一步推测,有一些晶体左边的晶面较长,而另一些右边的晶面较长,就像左手和右手。于是他把这些晶体挑选出来,分别溶解,果然得到了左旋和右旋现象。而当二者等比例混合时,旋光性就消失了。
酒石酸左旋与右旋两种结晶结构(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