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过,立冬将至,秋天,不经意间走了,时间如流沙般在指缝间轻轻溜走。不情愿,却无可奈何。
记得,小时候经常会被问到: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我总会毫不犹豫地说:秋天!
图片来自网络
春天虽然繁花锦簇、山花灿漫妩媚多彩,却有恼人的阴雨绵绵、道路泥泞……
夏天虽然灿漫热烈、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却有烦人的夏热炎炎、肌肤黏腻……
对冬天一直就更不喜欢,不喜欢她的凛冽、她的彻骨、更不喜欢她的萧瑟、不喜欢她带来的那份冷寂……
图片来自网络
秋天的天空很高,很蓝,湛蓝湛蓝的天空云卷云舒,像浩瀚无垠的大海上点缀的朵朵浪花随风起舞……
由西边吹来的习习秋风是干爽的,夹带着泥土和稻穗的芬芳,扑面而来,尤其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可南粤大地,秋的金*在于沉甸甸的稻穗,一阵秋风吹过,稻浪翻滚,此起彼伏,漾起层层叠叠的金色稻浪……
陆河秋色
秋,属于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自古文人多悲秋,古往今来,有数不清的诗词歌赋不断地演绎着这个主题。且来欣赏几句古人有关秋的诗词。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虞美人》五代·李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滕王阁序》唐·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秋风由西边来?为什么秋气干燥而又凉爽?秋天为什么万物凋零、让人感伤惆怅?在秋天人为什么容易感冒、咳嗽?
这一切都是有其内在的缘由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其科学根据的”(我一直认为科学应该是多元的)。
秋在五行中属金,《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是这样说的: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陆河秋色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
五行中金属西方——西方燥——秋天至西风起,天气始干燥。
西方金,生辛味,对应人体在肺,肺又化生皮毛——肺主皮毛。
图片来自网络
皮毛生肾,肺主鼻
皮毛又生肾,皮毛为什么会生肾?因为肺主皮毛,皮毛在人体象自然的天,水从哪里来,从天上来,这也是金生水的原理。(而不应该是很多人认为的金属融化了变成水)正所谓《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言:“天气下为雨”。肾在人体属于水,肺金生肾水。
肺主鼻,天气通于鼻。肺气有两个通道,一个是皮毛腠理,一个是上窍鼻子。当受寒之后,人体的这两组孔窍会被寒气闭塞,出现各种病症。慢性鼻炎、咳喘黎医生临床治疗非常多,颇有心得,或补或清,或宣或降,紧扣肺气,灵活运用。
图片来自网络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
西方在天为六气的燥气,在地为五行的金,对应人体为皮毛,对应脏腑为肺,对应颜色为白色,对应季节为秋天。
白色入肺,可补也可清。比如大米、淮山药、百合这些白色的食物补肺;石膏、川贝、桑白皮等这些白色性寒的药物却是清肺的。
图片来自网络
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过忧伤肺
在人体,肺和两个声音关系密切,一个是咳,一个是哭泣。
肺在志为忧,忧就是忧伤——在秋天的时候人尤其容易多愁善感,所以有个词叫“悲秋”。
过度的忧虑会伤肺,肺伤之后又容易忧虑、容易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典型的代表就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肺气虚或者肺气不宣的人容易忧虑悲伤、严重的总想哭。所以,我认为治疗抑郁,不但要着眼肝、心,也要注重开肺气。
图片来自网络
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肺对应西方金最喜凉,而太热会伤肺,因为火克金。所以,秋天是清凉的,不太热,也不太冷,就是燥。
人体过热的时候容易生疮疖,比如痘痘、疖肿、痈之类的。寒胜热,就应该用清热解*的寒凉药物治疗这些疾病。
长期嗜食辛辣、葱姜蒜等辛味发散的食物,煎灼阴液,就会导致燥热之邪偏旺,导致肌肤生疮、皮肤出油、毛发脱落等病症。这时候也是用苦寒药物来治疗——寒凉的药物大多偏苦。苦属火,辛属金,火是克金的。
所以,前面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治疗暗疮首先要从湿热入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