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指导建议
『四年级』
为精心做好我市中小学延迟开学“疫情防控”和学生学习辅导服务工作,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景范学校、新生中心小学、楚水小学、垛田中心小学等六所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利用兴化教育
璀璨的星空,深邃遥远;肥沃的大地,孕育万物。我们生活在其中,但如果不靠近它们,理解它们,就无法对生命产生热爱之情、敬畏之心。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是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的基础。不可否认,科学是一枚坚果,因为知识性太强往往会拒人门外,但是这些坚果里包着最小的原子和最大的宇宙,包含了浪漫的玫瑰,也包含了粗莽的恐龙。那么,怎样让孩子剥开科学的坚果,体味科学的乐趣?那就是——儿童科普阅读。把科学还给孩子,用阅读养护儿童的“好奇心”,进行一点科学启蒙,学习一些科学常识,培植一种科学精神,这何其重要,又何其迫切。文学给孩子以温情,科学则让孩子有理性。
书目推荐:经典性、儿童性、科学性兼顾
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就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优秀的科普作品。下面,我们就择其一本推荐给大家阅读。这就是中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创作的《细菌世界历险记》。
『内容简介』
它是一部版百看不厌的经典名著,作者用诗性之笔写理性之文,是一部科学与童话的交融之作,为小读者们展示了一个神奇而精妙的微观世界。书有三辑,分别是《菌儿自传》《细菌与人》《细胞的不死精神》。其中,《灰尘的旅行》选自第三辑《细胞的不死精神》。全书围绕医学微生物中的细菌展开,由对细菌生物学的认识,谈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疾病的产生原因,以及细菌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而谈到人类如何防止细菌对人体的攻击。
你知道细菌和病*的区别吗?小小的菌儿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你知道土壤妈妈为我们做了什么吗?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以一个细菌——菌儿的口气和角度,幽默风趣地介绍了不为人知的细菌世界,把深奥的科学知识化成一篇篇形象生动的童话故事。
『作者简介』
高士其,著名细菌学家、科普作家,年逝世。他在研究细菌学时,不幸感染脑炎病*,全身几近瘫痪,但半个世纪以来,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真正做到了“用生命的火焰去点亮人们思想的灯”(高士其自述)。我国科普界的最高荣誉“高士其科普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还将由中国人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
精彩片段赏析
我的名称(节选自《菌儿自传》)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慌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医师,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有*!有狐精,有妖怪!”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辩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赏 析
身为细菌,人们总会将各种恶心的名字加诸在它的身上,而这些都不是它愿意的。更为可笑的是,人类误解了细菌这么多年,打乱了它原本平静的生活方式,最后连个辩解的机会都没有留给它。如果它再不站出来的话,就没人有给细菌洗刷冤屈了。文章运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细菌的自白,将小小的细菌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细菌的外表和特征,将细菌心中的“委屈”写得淋漓尽致,好像有一个小小的细菌站在你面前哭诉呢!
阅读建议及项目式学习设计
阅读建议
第一,在读科普作品之前,你可以提问,应当提问,必须提问。只有带着好奇心上路,你才能真正走进科学的世界。
第二,如何找到答案?你要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还要思考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你还可以用“知识树”的形式画出来。
第三,对答案可以有所怀疑。你在阅读中要保持一个警惕的心,书中的结论准确吗?你认可这样的答案吗?你可以和爸爸妈妈进行讨论。
第四,你可以创造答案。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你可以
1.学会设计阅读单
这张阅读单,一般用于知识类科普读物,比如我们推荐的这本书。“我所知道的”一栏填写在读这本书以前就知道的相关知识;“我想知道的”一栏内填写读这本书之前自己想了解的相关的知识;“我学习到的”一栏内填写带着目的读完这本书以后知道的相关知识。
2.做一个家庭采访
读完书后,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具体问题可参考:
(1)细菌长什么样?
(2)食物发霉是怎么回事呢?
(3)细菌和病*有区别吗?
(4)细菌引起的发热和病*引起的发热一样吗?
3.设计一张“细菌知多少”的小报
“小报”不一定真的就是一张报纸,可能是一张卡片、一张海报、一个绘本故事、一段故事、一张拼贴画……查找资料,可以考虑利用身边一切的跟主题有关的资源。
▲小报例示(兴化市实验小学)
阅读彩蛋:科普读物、科普纪录片大放送
推
荐
推荐人介绍
撰稿:兴化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组
美编:徐 顺
朗读:陈扬羊
审核:兴化市实验小学“集成”课程研发中心
教育箴言:关心儿童理解儿童成就儿童
编辑
彭金星
审核
唐兴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