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物理的冷门作用研习中医之必须
TUhjnbcbe - 2022/10/20 12:32:00

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像我等上有老下有小,既为人子,也为人父,即将步入不惑之年之际,不得不对医这件事认真起来。医圣张仲景也说过:“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不惟如此,身边有太多被所谓现代医学误治的案例,迫使我去寻找一种究竟圆融的安全医学。于是找到了中医——中华民族几千年能生生不息地繁衍下来不就是靠它吗?况且几千年来,有数不胜数的先辈已为我们做过实验了——足够安全靠谱,经济有效。

在闲暇看书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学好物理,有助于学中医。这可是学物理的副作用哦。尽管这个作用相对很“冷门”。因为这可是平时你们的物理老师万万没想到的,学物理竟有这等作用?下面容我试举两例,由此略见一斑。这里选取的是三七生老师写的两篇文章。(三七生老师是我见过当代对中医阴阳五行等中医理论阐述得最为透彻明了的老师,没有之一,并且还改变了几千年来中药的服用方法,使得喝中药像喝茶一般简单有趣。你们知道我的风格,我向来对赞美是吝啬的,呵呵。三七生老师乃是我历经千辛万苦后,又偶然间轻松得知的。之所以说千辛万苦,是这之前走过太多的弯路;偶然轻松得知,可能是老天看在我千辛万苦后的一点回报吧。)

中西结合说流感:病*为啥攻击脑(节选)

下面就从中医角度解释一下现代医学是怎么抗病*的。所谓的病*性感冒,从其不耐高温的特性(不耐热,耐低温和干燥)来看,显然是一种低温(寒)性物质,中医的名字叫伤寒,也就是身体触冒风寒之后,为低温性寒气伤了身体的阳气,也就是《内经》所说的“卫外而为固”的“阳”,也即西医所谓的能够防病的免疫系统。阳气表现在体表就是不凉不热的基础体温,这就容易引发一个疑问,人体既然被寒气所伤,应该表现为低温才是,为什么反而会体温升高而发热呢?发热不就需要降温吗?这似乎是个顺理成章的逻辑,西医也正是这样做的。所谓的抗病*药物并不是要通过给人体升温以清除不耐热的病*,而是要给身体降温以消除发热的症状。从西医的抗病*药物的副作用“可见抑郁、充血性心衰、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精神病、幻觉、共济失调、焦虑、厌食、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可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压迫感等胃肠道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氨基转移酶升高等,也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震颤、眩晕、幻觉”的种种表现,可以判断抗病*药物的所谓抗病*作用,实际上正是一种把表浅病邪引向深入潜伏,养成慢性长期疾病的罪魁祸首。所谓的副作用正是把病气引向深入所带来的真实作用,而所谓的抗病*效果,只不过是把表浅的急性病引向深入潜伏起来慢慢养成大病而已,就像感冒病*和乙肝病*的关系一样。

有人可能会问证据,其实所谓的副作用就是证据,但真正的证据还在于感冒发烧的原理。再回到先前的疑问,既然人体被寒邪也即低温性物质所伤,体温应该下降为什么反而会升高呢?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物理现象,也就是热胀冷缩原理。人体本身是个发热器,需要不断散热,不然会烧坏发动机,也就是心脏,这与机器的散热原理是一样的。毛孔就是人体的散热口,寒气紧缩收引把开张的毛孔冻住了,导致体内的热气无法外散,自然会造成内部温度升高,当内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体内的热气大于体表的寒气时,寒气就会外散,体内郁积的热就会以发汗的方式向外传达,这时表寒就解了,内热又能外散了,体温也就逐渐恢复正常了。这也就是西医所说的自愈,人体本来是有这种自愈能力的。

但是,如果人体内部能量低下,温度过低,无法升温散开体表的寒气,就会造成体内不断降温,直至内脏功能无法启动,就会造成内脏功能凝滞冻结,导致气血凝固心脏无力跳动而死亡。这时候就需要给人体升温,也就是中医所谓的回阳救逆,也即用辛温发热的药物把身体的火重新点起来,就像在冬季寒冷的室内烧炉子,这样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就会慢慢苏醒了。这就是中医治伤寒也即病*感冒的原理,不但不应该给体表降温,反而应该给体内加热,只有内部有充足的热量,才能把体表闭塞的寒气散开,从而解决外感伤寒所造成的发热问题。而不是物理降温,甚至直接用冰袋雪上加霜。一切能给身体增热加温的方法都会有治感冒的效果,不只是姜汤,麻辣烫也行,只要够辣够热,甚至盖厚被睡觉。

一个降温,一个升温,可见中西医不只理论不一样,而且方法完全相反。西医对治的是表面发热的现象,中医对治的是体表受寒的原因,这也即大众道听途说的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由来。治标不治本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让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不断维持低水平的平衡,直至衰竭死亡,这就是西医大多数不明病因的内科治疗的性质。

肿块:体积与密度哪个更说明问题?

经常听治肿瘤的中医说到一个令他们困惑的现象:病人自觉明显见好,而CT检查肿瘤却变大了,于是病人惊恐之下往往又改弦易辙重蹈手术化疗的老路。

肿块的物理指标有两个:体积,密度。相同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小,这是初中物理知识。

西医影像检查通常只考量肿块体积大小,认为体积增大即是加重表现,这种判断依据显然不足。实际上对于一个肿块首先应该考量的是密度,而不是体积,泥坯与砖块的坚硬度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中医扶正祛邪的正向治疗中,随着肿块密度的下降体积增大是必然的现象,体积阶段性增大是肿块软化溃散的前提,和疖子出头是一个道理。

所以,在体表的肿块判断减轻还是加重,不应以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为唯一依据,首先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物理的冷门作用研习中医之必须